祁連:黨建引領助力鄉村振興
築牢“橋頭堡”建好“施工隊” 培樹“生力軍”……祁連縣堅持把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瞄準靶心、精準施策,建組織、聚人才、強幫扶,以高品質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見效。
建強組織
築牢鄉村振興“橋頭堡”
祁連縣持續深化組織體系建設“366”提質行動,以“五項指數”創評“六面紅旗”活動為抓手,推進黨支部規範化建設,強化能力素質提升,優化陣地服務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成堅強戰鬥堡壘。以以評促建活動為抓手,制定黨支部考核評價標準、黨支部建設任務清單,採取自查自評、全面考評、交叉互評、抽查點評“四式問症法”等措施,全縣7個鄉鎮50個村(社區)黨支部全面達標,著力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提質增效。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們鄉開展了‘一十百’(一個鄉村兩級謀劃定責會、承諾十項實事、入一百戶牧民居民家庭)活動,對全鄉黨員幹部和新上任的村(社區)幹部簽訂承諾書,落實本職工作責任,力爭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加大工作督促和指導,不斷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果。”央隆鄉黨委組織員張俊青説。
緊扣“三優三強三過硬”目標,強化提升工程,全縣50個村(社區)全部實現“一肩挑”。同時,開展基層黨建整體提升行動,實施新任村幹部“提質蓄能”、各級黨組織“強筋壯骨”等系列工程,培訓村幹部261名,建立基層黨支部聯繫點45個,築牢堅強的戰鬥堡壘,煥發助推鄉村振興新動力。加大改造提升村(社區)黨員活動陣地力度,新建、擴建、提升全縣45個村級黨群服務中心、45個村民服務代辦點、45個農牧民夜校、45個村民議事廳、45個農(牧)家書屋、45個文體活動室、7個村史館、5個黨員驛站,推進機關人員、管理許可權、服務事項“三個下沉”,嚴格落實村幹部輪流坐班制度,同步健全完善相關制度,形成“一站式服務、窗口化辦公”陣地服務體系,全面優化服務功能,提升為民服務水準。各村(社區)運用黨群服務中心開展“支部統一黨日”活動400余次,講黨課400余場次,開展為民辦實事活動800多次,農牧民借閱讀書3600人次。
“鄉黨委和村黨支部聯合舉辦的這個培訓班實話好。讓我們弄明白了牦牛、藏羊等畜牧業養殖技術方面的一些難題,這對我們牧民群眾來説真的很實用。”在藏羊牦牛高效養殖推廣技術培訓班上,野牛溝鄉牧民代吉扎西説。祁連縣通過集中辦班、以會代訓、入戶講解、現場指導多種形式,對全縣農牧民技術骨幹進行科技培訓,及時宣傳推廣國家惠農政策、農牧業新技術、新品種,培養了一大批思想觀念新、生産技能好、懂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牧民。
強化選育
建好鄉村振興“施工隊”
依託“天境人才”三年行動方案,深入實施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工程。選派108名黨性觀念強、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黨政機關幹部駐村幫扶,將65名素質高、能力強、群眾擁護的致富帶頭人和致富能手充實進村“兩委”班子,選派21人的“飛地畜牧業”技術指導服務團和82名技術指導員開展惠農政策宣講、農業科技培訓等活動,從優秀年輕幹部、“土專家”“田秀才”中選聘“鄉村振興指導員”,為鄉村振興戰略搭平臺、引項目、出實招,實現幹部人才成長與鄉村振興“雙推進”。
採取村級調查摸底、鄉鎮核查推薦、縣級審查認定的“三查”方式,對全縣的種養殖能手、致富帶頭人等“土專家”“田秀才”摸底登記,按照農牧業生産經營型、農牧區産業發展型、鄉村公共服務型、鄉村治理型、農牧業科技型的“五型”標準充實壯大鄉村振興人才庫。瞄準特色種植、現代養殖、農村電商、鄉村旅遊等産業發展需求,在藏繡、玉石、“祁連牦牛”“祁連藏羊”等特色産業鏈上延伸本土人才孵化培育鏈條,先後組織致富帶頭人、勞務經紀人、農牧業經營管理人才、種植養殖技術人才開展精準滴灌式培訓6期100余人次,提升鄉土人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
縣農牧部門採取本土專家“講”、致富能手“教”、黨員實踐“做”等方式,強化對農牧區合作社社員農作物種植、養殖技術、畜疫防治、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培訓,及時把合作社中政治素質好、技能水準高、帶富能力強的養殖大戶、經營能手、優秀社員作為重點培養對象,發展成為黨員,培養成致富能人,實現黨建和經濟“雙推進”。“對牧民群眾開展畜牧業科普知識培訓,增加科技養分,幫助他們在加快産業專業化和生産效益轉化成果上得到真正的實惠,對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很有現實和長遠意義。”縣農牧水利科技和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祁才讓説。
在野牛溝的秋季牧場,達玉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副理事長文長太陪伴合作社走過了9個春秋,身為合作社負責人的他與合作社共同成長,在黨委政府的支援幫助下,帶領全村群眾積極探索合作社發展新路子,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創造更多財富,共建美好家園。“如今的達玉草原,生態更好了,家家富裕,戶戶都有了新房子和小轎車,貧困已經不再是鄉親們的心頭事,怎樣在鄉村振興中實現牧民的新希望、新追求才是大家常聚在一起談論的中心話題了。”
激發活力
培樹鄉村振興“生力軍”
依託山東對口支援引進、省級人才引進和自主引進渠道,擇優引進重點産業、重大項目和重要領域的58名創新創造創業人才,通過問題診療、技術指導、集中培訓等方式,“手把手”傳授技術,“點對點”介紹經驗,促進資訊、智力、技術向一線傾斜。深入實施“引鳳還巢”工程,構建便捷高效的創業服務平臺,組織返鄉創業培訓、大學生能力提升培訓150人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73萬元,引導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各類人才到農牧區創新創業,成為帶動一片、富裕一方的新農牧民,匯聚鄉村振興的磅薄力量。
深化幫扶機制、強化幫扶力量、實行“暖心”行動,為鄉村振興匯聚強大能量。創新建立問題清單、認領清單、結果清單“三單”服務工作機制。29名縣級領導帶頭深入聯繫鄉鎮、村蹲點調研,面對面傾聽群眾意見建議,找問題、聽民意、查實情、定舉措,著力解決群眾生産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36名黨委(黨組)書記主動入戶走訪、調查研究,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各單位立足職能優勢,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圍繞“職能重心向基層一線移、幫扶重心向基層一線移”的服務大局,幫助農牧民群眾找準發展路子,激發內生動力。立足村情實際,精準選派第一書記23名、駐村工作隊員47名,帶領村“兩委”找準短板弱項、理清工作思路、明確目標任務,積極做好宣傳黨的政策、建強村黨組織、提升治理水準、為民辦事服務等工作,團結帶領黨員群眾積極參與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截至目前,召開座談會10余場(次),解決矛盾糾紛19起,協調落實資金1200多萬元。
3400余名黨員依託“在職黨員進社區”“支部統一黨日”等載體,開展認領微心願、結對幫扶、矛盾糾紛調解等“紅色暖心”行動,著力提高辦事效率,提升群眾辦事滿意度。截至目前,認領完成群眾“微心願”80多個,收集意見建議50條,幫助1700余名農牧民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依託中小微企業孵化園,創造服務供給,綜合運用政策支援、環境改善等多種手段,引進14家企業入駐孵化園,投入生産設備,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黨支部的帶動下,培育綠色實體産業,實現綠色産業增收,幫助更多的城鄉群眾增收致富。在甘肅張掖的祁連飛地畜牧業協會功能型黨支部發揮平臺作用,積極協調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農商銀行、郵政銀行等四大銀行,為發展種養殖的48個場地(企業、合作社、養殖大戶),發放貸款5500萬元,為發展飛地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黨支部的帶領下,産業園區的黨員帶領群眾嘗試和探索新的生産方式,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發展新模式,對全縣經濟社會建設産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祁連縣“兩新”工委副書記仁青措對此感悟很深。截至目前,祁連縣“兩新”組織黨組織共有64個,其中95家“三有”標準非公企業,以單建、聯建方式組建黨組織9個,覆蓋非公企業63家。56家社會組織以單建、挂靠方式組建黨組織55個(黨小組25家、挂靠黨組織28家、單建黨組織2家),覆蓋率達98%。本報記者 李雪萌 通訊員 聶文虎 包成琛
來源:青海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