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建融媒體

“左鄰右社”:讓幸福在細微處生根發芽

“沒有扶手的時候,上下樓經常走不穩當,就不願意去樓上鄰居家。現在裝了扶手,很方便,也願意去鄰居家聊聊天,既讓生活不孤單,又增進了鄰里間的和諧。”8月30日,家住西安市蓮湖區環西街道玉祥門社區公交一公司家屬院的劉素芳阿姨高興地説。

同在該家屬院居住的高翠香阿姨,雖然只是住在二樓,但每天上下樓依然讓她犯難。“自從樓梯安裝扶手後,經常上下樓和院裏的老朋友聊聊天,吹吹風,不會老是窩在家裏了。”

環西街道玉祥門社區公交一公司家屬院屬於老舊小區,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但在這個家屬院裏,活躍著這樣一群人:他們都是退休職工,平常在一起打乒乓球、學唱歌、做剪紙手工等,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疫情期間,小區物業人手不夠,退休職工們不僅主動承擔起了小區門口掃碼測溫值守的工作,還自發組成小區志願服務隊照顧小區高齡老人。

給樓梯安裝扶手的事兒,也歸功於這些退休職工。近來,他們看到小區很多高齡老人上下樓既辛苦又不安全,便萌生出“廢物利用,為單元樓棟加裝扶手”的念頭。他們找來公交公司廢棄車輛的扶手鋼管,量好尺寸,按照老年人上下樓習慣,安裝在單元樓棟裏。“許多老人腿腳不便利,上下樓容易受傷,我們看到這個情況就想出一份力去幫助他們。”退休職工劉志萍就是其中一員,“扶手安裝後效果非常好,與市面上的適老化扶手産品幾乎沒什麼差異,這讓老人們非常欣喜。”

環西街道玉祥門社區探索出的“左鄰右社”工作系統是對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實踐。該工作系統從社區組織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活動增強鄰里互動,到推動鄰里互助,再推進到鄰里融合,形成了“鄰里互動—鄰里互助—鄰里融合”的迴圈。

同時,“左鄰右社”通過“五社”聯動和院落會議,增強居民的社區參與意識,通過居民廣泛參與,激發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形成居民自治。“五社”,即社區、社工、社區志願者、社會組織和社區駐地單位。“左鄰右社”工作系統通過充分發揮“五社”聯動的力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疫情防控、疫苗接種、環境衛生提升、平安建設等N項重點工作,形成“5+N”鄰里黨建工作法,打造群眾參與的社區服務和社區治理共用空間,讓工作系統在社區綜合治理中生根發芽。

就這樣,“左鄰右社”的參與者們從付出中感受到了被需要,受益者們又從參與中感受到了被關懷,形成了互動互助的良性迴圈。(記者 王佳偉)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左鄰右社”:讓幸福在細微處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