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陜西延安: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産業轉型升級

編者按:百年巨變看陜西,恰是風華正茂時。2021年7月,由陜西省委網信辦、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的第五屆“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本次活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放眼三秦,宣傳陜西在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全面展現一個與時俱進、充滿活力、創新發展的陜西形象,傳遞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的最強音。

“延安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我們要充分發揮能源、特色農産品、特色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高端能化、特色現代農業和文化旅遊産業,進一步延伸産業鏈條,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推動産業轉型升級。”7月13日,在陜西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辦“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系列新聞發佈會第六場上,陜西省延安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嚴漢平強調,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産業轉型升級是延安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

1

嚴漢平指出,隨著上世紀90年代後期石油工業的迅速崛起,以石油為主的能源工業佔GDP比重最高時將近80%。但近年來,受石油産量下滑、能源市場價格波動影響,石油工業一枝獨秀、經濟結構不優帶來的負面影響顯現,延安市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産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嚴漢平介紹,為進一步延伸産業鏈,增加附加值,帶動能源産業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能化由初級加工向産業鏈中高端轉變,延安加快建設延安綜合能源基地,按照“穩油、增氣、擴煤、興電、促轉化”的思路,建園區、上項目、擴産能、促提升,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

目前,延安油煤氣資源綜合利用、延長石油伴生氣迴圈利用、洛川輕烴裂解、大唐熱電聯産、延川20萬噸可發性聚苯乙烯等一大批能源化工延鏈補鏈強鏈項目建成投産;風力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40萬千瓦;石油工業佔GDP比重由2015年的42.1%下降為2020年的22.4%,非油工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由 2015年的28.5%提高到51.3%;累計引進新經濟企業1000余家,2020年園區營業收入達521億元,縣域經濟平均規模突破100億元。

2

在農業方面,延安以蘋果、畜牧、設施農業為主、特色産業多元發展的“3+X”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初步形成,2020年第一産業增加值190.4億元、增長4.2%,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延安全市糧食面積穩定在210萬畝,産量70萬噸以上;瓜菜播種面積達到42萬畝,總産132萬噸;存欄豬41.8萬頭,牛6.4萬頭,羊62.5萬隻,家禽307.7萬隻。

同時,延安先後引進東方希望、伊利優然牧業、大北農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累計發展各類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和産業園165個,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140家。延安蘋果、小米、核桃等地域特色産品全部註冊商標,40件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6件獲得中國馳名商標。

值得注意的是,延安的蘋果産業已發展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蘋果”,蘋果産量約佔世界的1/20、全國的1/9、陜西的1/3。延安累計建成103條智慧選果線和147.3萬噸冷氣庫。其中,“洛川蘋果”以687億元品牌價值位居全國水果類第一,蘋果産值由“十二五”末的86.2億元提升到2020年的200.4億元,有力帶動農民增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文化旅遊方面,延安以全域旅遊示範市創建為總抓手,制定印發全域旅遊創建《方案》《工作指標體系及工作要求》,加快推動發展全域旅遊。

目前,延安市黃陵縣已創成全國全域旅遊示範縣,寶塔、延川、黃龍等縣區正在加快創建;梁家河被評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延安革命紀念地成功創建5A級景區;延川乾坤灣、吳起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黃陵國家森林公園、黃龍山景區成功創建4A級景區;長城、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延安段建設啟動;蘆山峁遺址成功申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此外,延安還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其中,聖地河谷金延安、棗園1938、萬達延安紅街等重點文化旅遊項目建成投用,《延安保育院》《延安延安》實現常態化演出,一批星級酒店陸續建成,旅遊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間來延遊客達2.5億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1500億元,紅色教育培訓達80萬人。

下一步,延安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大抓項目、抓大項目”要求,堅持把産業轉型升級作為主攻方向,以産業項目、製造業項目建設為抓手,積極延鏈補鏈強鏈,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構建多點支撐、具有延安特色的現代産業體系。(劉小魚 譚顯蕭)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蒲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