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推老區發展系列報道之四——農行旬邑縣支行:傳承馬欄革命精神 實踐“旬邑農金故事”
陜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更是近現代中國革命的搖籃。在這方熱土上,黨中央戰鬥、生活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了全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培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陜西歷史厚重綿長、紅色資源豐富,僅革命老區就有63個之多,是黨史學習教育的“活課本”。本網策劃推出“金融助推老區發展”系列專訪,帶您追憶陜西革命老區的“昨天”、看看金融之水如何澆灌“今天”的革命老區煥發新機,專訪農行咸陽旬邑縣支行黨委書記、行長楊濤。
紅色歷史
咸陽市旬邑縣,是周人先祖早期生活的地方,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旬邑是陜甘寧邊區的一部分,關中分區長駐於此;中共陜西工委、陜西省委曾在此領導了關中及陜西的民主革命鬥爭;這裡歷史悠久、資源富庶、風光旖旎,是革命老區縣,膾炙人口的《繡金匾》正是從這裡唱紅全國、唱遍大江南北。
旬邑1926年建立黨組織,1928年爆發了聲震渭北的“二八”起義,革命戰爭年代曾是陜甘寧邊區的南大門、關中分區和陜北公學所在地,習仲勳、汪鋒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長期生活和戰鬥過。旬邑馬欄是革命戰爭時期全國碩果僅存的紅色根據地之一,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血與火的洗禮,同陜甘、陜北革命根據地一道成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抗日戰爭的出發點,為中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新中國成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1919年“五四運動”後,旬邑籍共産黨員許才升、寧克齊、張慕陶等人受到曾參與運動的陜西籍青年魏野疇、劉天章、李子洲等人及後來領導旬邑起義的呂佑乾等人影響,將馬克思主義的星火帶到了旬邑,發展黨員,建立黨的組織,推動了旬邑革命形勢的發展。1932年12月,西北第一支主力紅軍——紅二十六軍在馬欄轉角改編成立,在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人領導下,長期活躍在陜甘一帶,先後建立和開闢了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最終發展形成西北革命根據地。
陜北公學在旬邑辦學1年,為黨培養革命幹部6000多人,其中3000多人奔赴前線,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中流砥柱,毛澤東同志曾給陜北公學很高評價——“中國不會亡,因為有陜公”。魯迅師範學校1938年4月起在旬邑馬家堡辦學,培養革命幹部1093人,成為抗戰初期“為爭取國防教育之模範”。
紅色感悟
“黨的利益在第一位,為人民群眾謀福利”的馬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關中分區共産黨人的實踐目標,它像一面鏡子時刻激勵著關中分區共産黨人不斷跟著黨一步步走向勝利。其蘊含的“對黨忠誠、百折不撓的堅定信念,顧全大局、為黨分憂的崇高品德,敢為人先、勇於實踐的創造精神;以及心繫群眾、為民謀利的公僕情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等豐富內涵,是老一輩革命家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成為激勵我們不斷前行的強大動力和精神支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在加快建設縣域強行的進程中,旬邑農行人將初心不改、奮鬥不息,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利益在第一位,為人民群眾謀福利”的馬欄精神,不斷講好作風紮實、能力過硬、務實擔當的“旬邑農金故事”。
金融之力
農行旬邑縣支行紮根革命老區,弘揚優良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狠抓“紅色磁極、紅色基因、紅色力量、紅色根基、紅色引擎”五大建設,深入推進黨建與業務經營融合互促,致力於為老區人民提供優質、高效、便捷、貼心的金融服務。近年來,先後榮獲旬邑縣農業農村工作“先進單位”、捐資助學“先進集體”、助力脫貧攻堅“優秀企業”、支援教育發展“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旬邑縣支行始終把支援老區經濟發展作為重中之重,聚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加強銀政聯動、加大信貸投放、創新金融産品,在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中彰顯了農行的責任和擔當。近年來,先後為旬邑縣人民醫院提供信貸支援8000萬元;為陜西德勝源、邦淇制藥等縣域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支援近1500萬元;大力推廣線上融資産品,讓“三農”金融服務插上科技的翅膀,全面提升農戶貸款的覆蓋面和可得性,累計投放“惠農e貸”超1.8億元,為老區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旬邑縣支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和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紮實落實優化營商環境各項措施,打造有“溫度”的金融服務新高地。大力發展網路金融業務,不斷優化客戶體驗,為本地2戶黨政機關和3戶重點校園搭建了服務類繳費平臺,運作平穩高效;推薦德盛源、全家康、農趣等縣域優質企業入駐農行扶貧商城,掌上銀行品牌得到客戶的進一步認可和讚譽。做好中央特殊轉移支付和政府專項債的全流程跟進服務,落地縣污水處理廠等3筆、1.5億元政府專項債資金,以金融之力增進民生福祉。
旬邑縣支行牢固樹立“全行做扶貧、全行辦三農”理念,堅持“惠農e貸”投放和農戶資訊建檔兩手抓兩促進,截至4月末“惠農e貸”餘額達到6033萬元,農戶資訊建檔4263戶,榮獲旬邑縣金融機構“金融創新服務獎”。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集中投放扶貧小額貸款170筆、163.7萬元,扶貧小額信貸有效獲貸率達100%;做實定點扶貧,積極深入太村鎮南宮村開展結對幫扶、走訪慰問,每年以3-5萬元開展貧困大學生資助活動,定期開展“三地教育”,2020年為村愛心超市提供5000元物品,為村委會置辦辦公設施和防疫物資,助力南宮村10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419人全部脫貧;將消費扶貧作為金融扶貧和服務“三農”的重要內容,運用“扶貧商城+扶貧企業+扶貧戶”模式,有效促進産銷對接,打通消費者與貧困地區産品銷售的“最後一公里”。(鄧林菲)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蒲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