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區電子城街道糜家橋社區黨支部書記 師永紅:讓社區居民的幸福原地“升級”
“以前我們小區很破舊,改造後大變樣,我們就跟住進了花園一樣,環境更美了,生活更舒適了,老舊小區改造改在了我們的心坎上。”提起煥然一新的家園,張師傅難掩嘴角的笑意。
自擔任糜家橋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以來,師永紅積極帶領黨員幹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牢記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時時刻刻為群眾著想,真真切切為群眾辦事,用實際行動和責任詮釋黨員幹部的擔當,用履職盡責踐行為民服務的宗旨。
困擾居民多年堵塞的下水管線變通暢了,外立面“保溫”提升室內溫度,坑洼不平的小區路面變得平整,變化後的小區,居民將能到院子內乘涼、鍛鍊……説起改造完成後的糜家橋小區,住戶都會豎起大拇指,稱讚師永紅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發揚“啃骨頭”的精神,下足“繡花功夫”,拿出硬招實招,全力破解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的難題,為居民帶來福祉。
人人參與 讓社區生活更美好
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糜家橋小區,有著大多老舊小區都有的通病:道路狹窄不平、墻體老化破舊、車輛亂停亂放、缺乏物業管理等。這些問題一直影響居民生活品質。對於小區改造,大家的意願十分強烈。
面對城市基層社會結構的新變化,及探索城市基層黨建引領新模式,糜家橋社區率先成立了社區區域化黨委,打破條塊分治頑疾,對標定位、聚集發力,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努力搭建多元共治服務平臺,社區黨支部以共駐共建為抓手,全面推進社區黨建共建聯合會、紅色物業、紅石榴驛站、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建立社區黨組織主導下,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和社區民警等共同參與的“五位一體”工作機制,聚焦群眾的揪心事、煩心事、操心事,推進組織延伸、服務聚攏,通過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實現“事情共商、資源共用、難題共解、文明共創、活動共辦”,增強基層黨組織破解難題、辦好實事的合力。
凝聚“紅色”力量,“改”出滿滿幸福感。糜家橋社區區域化黨委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召開施工協調會20余次,有效解決老舊小區改造中産生的空調損壞、暖氣漏水,屋面漏水等問題,協調施工方和物業進行環境大整治,清理各類垃圾上千車,徹底改變小區環境。
精細改造 讓老社區煥發新活力
“我們也知道樓道裏充電不安全,但總是要有個解決辦法吧!”
一方面,居民有使用電瓶車的剛需;另一方面,社區居民的生命財産必須得到保障。師永紅意識到:到府勸導阻止電動車進樓只能緩解一時,治標不治本,罰款勸阻只能一時有效。要想從根本上杜絕飛線充電、亂停亂放的問題,社區應該主動作為。師永紅和老舊小區改造方、物業方多次召開協調會議,最終達成為糜家橋小區修建免費充電停車棚共識。
同樣為了解決小區內順風快遞隨意停放電動車、飛線充電的問題,在師永紅的協調下,物業也最終同意在小區供熱站附近收拾出一塊空地並安裝充電樁,供快遞站停放電動車並充電。
社區空巢老人的吃飯難題總要解決,怎麼辦?師永紅把社區居民的冷暖急難放在心上,把社區居民當作親人,把社區居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不等不靠、迎難而上,發動社區餐飲商戶開展為老助餐服務,創建雁塔區陽光助老餐廳3家,讓老人們在家門口就能吃上熱乎飯。
師永紅把社區居民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社區居民關心的事情做起,每件事都做到讓社區居民滿意。組織志願者進行了共用單車清理、文明停車宣傳、下水道清理、違建拆除宣傳、安全生産排查等的區域化黨建共建助力城市治理系列活動,為百姓辦實事。
創新治理 讓家門口的幸福感升級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區工作相對繁雜,如何激發社區黨組織活力、調動黨員幹部積極性很關鍵。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糜家橋社區黨支部先後組織開展“黨史知識競賽”、“黨史書法作品展”、“快板頌黨恩”等一系列活動,調動黨員學習積極性,提高黨員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積極推進社區黨員設崗定責,組織黨員開展認領服務、定點服務、結對服務等活動,收集困難群眾訴求並盡力解決。
糜家橋社區重點推進商住小區庭院黨組織覆蓋工作,深化社區“大黨委”工作格局。探索在商住小區、庭院廣泛吸納轄區離退休幹部、熱心居民等加入社區黨支部,通過深化小區黨組織活動、發揮黨員示範帶動效應,發動黨員在小區物業管理、行風政風監督、矛盾調解、平安建設、居民互助等積極發揮作用方面。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糜家橋社區從不是一句虛言,而是一個個生動的實踐。為提高服務水準,實現高效便民目標,強化窗口意識,開展標準化服務、業務技能等培訓,努力踐行AB崗工作制,完善窗口功能,打造標準化、專業化、規範化的服務團隊。(陜西網記者 南楠)
來源:陜西網 責任編輯:蒲森
(原標題:雁塔區電子城街道糜家橋社區黨支部書記 師永紅:讓社區居民的幸福原地“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