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建融媒體

百歲黨員話初心

100年經歷歲月滄桑,100年奮進日新月異。

100年來,我們黨在篳路藍縷中奠基立業,在艱難前行中創造輝煌。

100年來,無數共産黨員不忘初心、不畏艱難、不懈奮鬥,在前仆後繼薪火傳承中挺起民族的脊梁——

百年征程,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他們在焦灼的期盼中嚮往民族復興;

百年征程,當風雲變幻道路曲折,他們在汗與血的流淌中上下求索勇毅前行;

百年征程,當萬象更新祥和安定,他們用使命與擔當謀求國家富強與人民幸福。

在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之際,在中共陜西省委老幹部局的幫助下,我們走近8名百歲老黨員,傾聽他們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真情,對新時代的幸福感受。

永不消逝的電波

李興邦,100歲,黨齡83年。山西隰縣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39年奔赴延安,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79年離休,現居寶雞市千陽縣。

6月8日上午,陽光灑滿了千陽縣醫養中心一樓最東頭的房間,坐在沙發上的李興邦老人正翻看著《陜西日報》,神情專注。

1921年出生在山西省隰縣農村的李興邦高小畢業後,在家鄉的一所小學任教。17歲那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抗日戰爭時期,無數有志青年奔赴延安追尋理想與信仰之光。1939年秋,李興邦跨過黃河,來到了延安。在經過幾年無線電收發報技術學習後,化名“劉維清”的李興邦在新華社開始了無線電報務工作。

“我的主要任務是抄報,白天接收國內各地新華分社以及國民黨中央社的新聞,晚上信號干擾少,接收國外各大通訊社的新聞稿件,供新華社和《解放日報》《邊區群眾報》等採用。”李興邦説,由於工作時注意力要非常集中,以致休息時腦袋裏總迴響“滴滴答答”的聲音。

在新華社工作的8年時間裏,李興邦雖然沒有寫過一篇稿件,但他用自己的雙手,將電波傳到大江南北,讓邊區群眾和全國人民感受到中國革命的光輝前景,更讓世界聆聽到來自東方戰場的希望之音。

大風夜,連長脫下大衣讓我穿

劉瑞田,101歲,黨齡80年。湖北鐘祥人,194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40年參加革命工作,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83年離休,現居商洛市商州區。

“那是一個大風夜,我在營房外面站崗放哨,被凍得瑟瑟發抖,查哨的連長看我穿得單薄,把自己的大衣脫下遞給我説‘快穿上’。”6月11日,在商洛市商州區北新街的一棟老房子裏,劉瑞田老人穿著毛線織成的背心,端坐在凳子上。80年過去了,在講到連長的故事時,淚水依然在老人眼中打轉。

1940年,20歲的劉瑞田投筆從戎,在部隊表現優異的他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如果一個連隊有30名共産黨員,那這個連隊的戰鬥力一定會非常強,因為有共産黨員衝鋒在前。”劉瑞田説,當時很多同志都積極入黨,誰也不甘落後。這讓他感受到,堅定的信念帶來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怕苦怕死,就不當共産黨員

馬立綱,101歲,黨齡73年。河南溫縣人,194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47年參加革命工作,參加過解放戰爭。1984年離休,現居西安市高陵區。

“扶眉戰役中,我的腿被子彈打穿了,永豐戰役中,我腰部負傷……敵人的炮彈好幾次衝我們來了,但我僥倖活了下來,很多戰友卻犧牲了……”6月14日,在西安市高陵區,馬立綱老人在家裏挽起褲腿,掀起上衣,彈片留下的傷痕依稀可見。

1947年,馬立綱報名參加解放軍,運城戰役、瓦子街戰役、解放西安戰役中都有他的身影。

1956年,馬立綱隨部隊建設新疆。“阿勒泰山的冬天零下40攝氏度,大雪1米多深,我們身上穿的棉衣都被汗水濕透了。”馬立綱説,冰天雪地裏,戰士們幹得熱火朝天。結束一天的生産後,他們回到簡易的房子裏,把濕漉漉的衣服脫下來風乾,十幾個人擠在一起取暖。沒有菜,大家用麵粉搟一些厚麵片,放些鹽就是一頓飯。

回憶起艱辛苦難的歲月,今年101歲的馬立綱老人顯得十分平靜,他説:“怕苦怕死,就不當共産黨員。”

一首唱不倦的歌

張潤榮,100歲,黨齡73年。陜西蒲城人,194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48年參加工作,從事教育事業33年。1980年12月離休,現居銅川市印臺區。

“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6月7日,銅川市印臺區廣陽鎮西固村的一處普通農家院子裏傳出陣陣歌聲。唱歌的人,是今年100歲的老黨員張潤榮。

“我經常不自覺地就唱起這首歌,因為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我。”張潤榮經常跟家人念叨,是中國共産黨改變了他的命運。

艱難困苦,歌聲嘹亮。“一路風雨,是黨培養了我。”1948年,拿著蒲城縣縣長的手令,張潤榮在當地辦起紅色小學——廣陽鎮完全小學。此後的33年裏,他先後擔任了6所學校的校長。辦了一輩子教育的張潤榮如今惠澤桑梓,桃李天下。

一路走來一路唱,歌聲飄過一孔孔窯洞,也印刻在學校每一位師生心中,每個字都飽含對黨的深情,而這份深情早已融入血脈。“回首過去,現在的生活太幸福了。”老人感慨地説。

如今,只要有孩子們來看望他,老人都會為他們唱起這首歌。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他告誡孩子們,不管是艱難困苦,還是幸福安康,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黨的恩情,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軍民齊心過大江

孫志仁,104歲,黨齡72年。四川廣元人,194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西南戰役。1982年離休,現居漢中市勉縣。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6月9日,漢中市勉縣104歲的老黨員孫志仁慷慨激昂地背誦起毛澤東詩詞。

作為渡江戰役的親歷者,時至今日,老人仍然對共産黨依靠人民、造福人民,與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的深情厚誼感慨不已。

彼時,解放軍參戰部隊一來到江北,就受到了當地群眾的全力支援和熱烈歡迎。“共産黨是為老百姓服務的,我們自己吃高粱面、苞谷面,給船家吃大米飯、大肉、炒菜……共産黨對他們很好,他們就實心實意跟著共産黨幹。”老人説。

戰役打響,百舸競渡。“解放軍的船一層又一層,幾百門大炮向對岸敵軍的碉堡群開炮,‘嘩嘩’地就渡過了長江,第三天就解放了南京。”老人回憶道。

在最艱難的革命時期,黨是民心所向。“共産黨是我的娘,我的老子,我的救命恩人。有了共産黨,我們大家才能吃一口痛快飯。”老人神情激動地説,黨領導下的解放軍之所以深得民心,是因為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為了人民。

那一年,我在碉堡裏入黨

王德福,100歲,黨齡70年。陜西白河人,195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48年參加革命工作,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1982年離休,現居安康市漢濱區。

直到現在,居住在安康市漢濱區的王德福老人耳畔仍時常響起槍炮聲。

“共産黨當時沒有好槍,咱們的武器裝備遠遠趕不上敵方的美式裝備。可是再好的槍也要有人能使,我們以鐵血精神迎擊來犯強敵。”6月10日,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擔任軍械管理員的100歲老黨員王德福,帶我們重溫那段壯志豪情的時光。

1950年10月,王德福報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成為一名志願軍戰士。

老人説:“跟著共産黨走才有好日子過,我要永遠跟共産黨走。”

2萬元交給黨

靳國沄,100歲,黨齡69年。陜西寶雞人,195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參加過解放寶雞戰役、抗美援朝戰爭。1982年離休,現居寶雞市陳倉區。

“您自己只有3萬元,為啥要捐出2萬元?”

“我年紀大了,為黨做不了什麼,作為共産黨員,要把人民放在心坎上,給人民辦好事。我為疫情防控捐上2萬元,剩下的1萬元留給自己和孩子們,萬一染上病,能少給國家添麻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靳國沄老人第一時間找到寶雞市陳倉區虢鎮街道東街社區黨支部書記,拿出2萬元捐給黨組織用於疫情防控。

今年100歲的老黨員靳國沄始終把對黨的信念銘刻於心。“我這輩子最正確的事就是加入中國共産黨,堅定不移地跟黨走。”6月8日,靳國沄老人告訴記者,他要把這份信念傳遞下去。

靳國沄參加過解放寶雞戰役和抗美援朝戰爭,是經歷過槍林彈雨的老兵,始終對黨一片忠誠。他滿懷深情地説:“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奮鬥、苦幹、凝聚力量,大家現在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30多年,是黨對我的考驗

趙思才,100歲,黨齡38年。陜西西安人,1983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49年參加革命工作。1984年離休,現居西安市長安區。

1983年6月,趙思才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那一年,他62歲。

在30多年的入黨考察期裏,趙思才要求入黨的決心與信心從未動搖。

抗日戰爭後期,趙思才接觸到共産黨,並積極向地下黨組織表達了要跟黨走、為天下受苦人謀利益的決心。1949年5月,趙思才被推薦為中共長安縣(現長安區)委青年幹部培訓班學員,不久後便申請入黨。

“培訓班結業後,我被分到長安縣政府工作,後被派往寧陜縣。”6月14日,剛過完100歲生日的趙思才老人回憶道。此後30多年,趙思才因為工作頻繁調整,一直沒有被批准成為共産黨員。但他沒有因此有過任何抱怨,依舊矢志不渝跟黨走,在他看來“這是黨對我的考驗”。

在寧陜縣工作期間,趙思才積極發揮特長,為當地文化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直到65歲才回到西安市長安區老家。1983年6月,62歲的趙思才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

入黨願望實現後,他工作更加積極主動了。特別是回到家鄉後,趙思才致力發展寺坡村的特色民間藝術、省級非遺項目“添碟子”。幾十年來,他不僅熟練掌握了製作工藝,而且培養了十幾位傳承人。2004年,趙思才入選陜西百名“德藝雙馨”老人。(陜西日報記者 趙晨 穆騁 王熙)

來源:群眾新聞網  責任編輯:蒲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