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

西安國際港務區:建設內陸第一大港 推動港産、港貿、港城融合發展

編者按:百年巨變看陜西,恰是風華正茂時。2021年7月,由陜西省委網信辦、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的第五屆“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本次活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放眼三秦,宣傳陜西在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全面展現一個與時俱進、充滿活力、創新發展的陜西形象,傳遞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的最強音。

6月16日上午,在西安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系列新聞發佈會上(第六場),西安國際港務區黨工委副書記苗吉出席,就西安國際港務區有關情況做了詳細的介紹。

1

近年來,西安國際港務區,以“建設內陸第一大港,服務全國向西開放”為目標,全力推動港産、港貿、港城融合發展。2016年以來全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速32.23 %,限上社消年均增速29.01%,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速44.27%,連續7年獲得西安市考核優秀單位。

據苗吉介紹,西安國際港務區獲批全國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示範工程、首批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和國家級多式聯運示範基地,是全國唯一具有國際、國內雙代碼的“內陸港”;建成佔地5600畝的鐵路物流樞紐—西安國際港站,佔地800畝的公路樞紐以及4.67平方公里的西安綜合保稅區,擁有鐵路一類、公路二類口岸,糧食、肉類、整車指定口岸。

同時,中歐班列長安號穩定開行15條幹線,覆蓋亞洲、歐洲45個國家和地區,開通15條“+西歐”集結線路,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國內29個省份的貨物在這裡集散分撥。

“2020年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3720列,今年1-5月開行1512列,各項指標穩居全國前列,初步形成了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和內陸地區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苗吉説。

此外,西安國際港務區港産、港貿聯動發展成效顯著,獲批國家首批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和陜西加工貿易産業轉移承接中心,加快建設中歐班列長安號跨境電商全國集結中心。“以臨港産業、電子商務、商貿服務、物流金融、文體健康等五大産業為主導,聚集了馬士基、安博、中遠海、中林、國藥、上藥、京東、阿裏考拉、蘇寧、國美、優信、蜜芽等行業龍頭企業入區發展。”

在承接東南沿海産業轉移方面,西安國際港務區引進了康佳智慧科技産業集群、匯芯未來資訊等消費電子及其上下游企業30余家,總投資約300億;在電子商務方面,園區註冊電商企業超2200家,2020年網際網路産業交易額突破2000億,限上網路零售額佔全市近70%,逐步形成面向“一帶一路”的現代産業集群和商貿物流樞紐。

苗吉表示,西安國際港務區作為第十四屆全運會主場館所在地,高起點規劃建設,著力打造面向“一帶一路”的城市功能載體。

“歷時996天完成奧體中心‘一場兩館’建設,吸引了招商局、華潤、五礦、中鐵、中電建大型央企總部落戶,佈局了‘一帶一路’文化交流中心長安樂、城市展示中心長安雲、光影文化公園、奧體中央公園等重大公建項目,總里程102公里的‘六橫三縱兩橋三隧’主次幹道及支路建設成網,總長24.7公里全國第一的330千伏高壓線遷改落地工程國際港務區段建設完成,19.7公里長的灞渭河綠道建成開放,新增綠化610萬平方米,園區已成為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東部新中心。”苗吉説。

在改善民生方面,西安國際港務區新建和改擴建學校13所,新增學位11200個;交大一附院國際陸港醫院已進行至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借助東南沿海産業轉移發展,帶動就業9000余人;按照“四最”標準建設徵遷群眾安置房,西安市首個“四最”標準安置小區新合新苑(一期)已完成圖紙分房,讓群眾真正享受到了園區發展帶來的紅利。(董旭葉)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蒲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