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經開區唐志考:“一家三代”齊收藏 紅色基因代代傳
今年81歲的唐志考,家住西安經開區,是名黨齡46年的老黨員。他從1968年起開始收集中國共産黨珍貴的資料和實物,如今已達1萬餘件;疫情暴發後,一家三代輾轉諸多省市收集抗疫資料累計2萬餘件。多年來,通過舉辦一場又一場紅色文化展覽,老人的願望樸素而真摯,“我不需要出名,也不要回報,只想教育青年一代熱愛黨和人民,將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案例
走進唐老家,仿佛置身於一座簡易博物館。這裡的每間屋子,都佈滿了大大小小的紅色資料。“幾十年來,我們收集了中國重大歷史事件相關書籍、報刊、照片和實物資料……”提起這些資料,唐老的女婿劉先生如數家珍(由於唐老身體方面原因,此次採訪大部分內容由其家人代為陳述)。
在不起眼的角落裏,一本古樸的《中國青年雜誌》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這本1963年的雜誌裏面刊登了雷鋒事跡專刊,記錄了雷鋒同志日常事跡等相關內容,是非常珍貴少見的東西。”劉先生説著,語氣中充滿了自豪。離它不遠處,幾本上個世紀的小人書整齊排列著。“今年是建黨100週年,全國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這些都是黨史學習教育的好資料啊!”唐老先生一家表示,願意將全部資料無償供出展覽,盡可能發揮出這些資料最大的社會效益。
據了解,老人從小對黨和人民浴血奮戰的事跡充滿敬意,所以留心收集下這些點滴物品。“小時候日子苦,在黨的帶領下人民的日子越過越好,工作後正因心中對黨的無限感激,所以在1975年積極申請光榮入黨。”
追尋援鄂秦軍足跡 抗疫時刻顯擔當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不久後便看到武漢封城的消息和醫護人員奔赴前線抗擊疫情的報道,唐老深感觸動,他立刻意識到這次疫情事關重大,“我當時就想著要儘自己和家人的努力,把這個重要事件的資料都儘量收集起來,為後人留作紀念,使他們能夠了解這段特殊的歷史。”
唐老參照中國國家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和西安博物院等徵集抗疫見證物的公告,動員大女兒唐娥、外孫女劉娜等一家三代共20多個家庭成員,本著“收集抗疫珍貴資料,記錄抗疫偉大歷史,宣傳抗疫英雄感人事跡,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的思想,歷時1年多,跑遍陜西14個地市、51個區縣收集相關資料。同時委託大女兒利用2020年12月13日至27日共15天的時間,專門奔赴武漢一線,先後收集到了武漢抗疫主戰場和陜西援鄂英雄在援鄂期間的珍貴資料和實物300多件。目前,唐老收集到的各類抗疫資料已超2萬件,涵蓋通知、宣傳彩頁與橫幅袖標、繪畫視頻、捐贈標識等十七大類。
“在這麼多城市收集這麼多的資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您和家人一定付出了艱苦的努力。代表全國的醫務人員向您及家人致敬!”“將這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從各個層面記錄下來,官方的、民間的,對未來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一個耄耋老人舉全家之力記錄國家危難之歷程,關心國家發展與命運,讓我們年輕一輩加深了對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理解,明白了中華五千年文明薪火相傳、永不泯滅的內在動因……”來自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陜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赴武漢領隊、陜西省人民醫院副院長馬富春等多方的感謝信接踵而至,讓老人一家倍受鼓舞。
“非常感動,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有關單位和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援。”收集資料過程中的感動,化為唐老一家人堅持下去的不竭動力。唐老的女婿劉先生回家後還親手寫下一幅幅工整的毛筆字,記述著疫情防控期間相關的“大事記”,以及省、市中涌現出的那些義無反顧奔赴武漢的可愛的名字。
經開區老黨員的“初心”
初見唐老,衣著樸素。“退休金都用來蒐集資料了!”從家人口中我們得知,退休後的唐老幾乎將全部的精力都花在了這一件事情上。
據了解,唐老和大女兒自己出資請武漢的刻章先生精心雕刻了一組圖章,名為“一組圖章看武漢戰役”,記錄了從疫情發生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期間重要時間節點,使人們能簡潔明瞭了解武漢發生疫情、武漢封城、武漢抗疫、武漢解封等全過程;還邀請了一名陜西省美術家協會的畫家創作了一幅長14.6米的“援鄂秦軍、國家英雄”繪畫長卷,專門銘記和歌頌陜西援鄂英雄逆行出征、支援救治和英雄凱旋的感人事跡,並邀請國家三級畫家創作了名為《看陜西戰疫足跡》的組畫,把從陜西發現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到三秦大地聯防聯控再到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圖文並茂地記錄下來,使觀者對陜西抗疫有更加直觀清晰的了解……
談及未來,唐老告訴記者,自己曾在“七一”、國慶期間舉辦過多次文化展覽,今年恰逢建黨100週年,希望能有更多企業或者組織、個人可以和他取得聯繫,讓更多人通過這些藏品一起重溫黨的光輝歷史,將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