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群眾辦實事”持久升溫
社區居民正在為群眾文化活動趕制紅色主題剪紙作品。 本報通訊員 白淩燕攝
“大爺,要更換您家門外的路燈,您看裝在什麼位置比較合適……”4月28日,針對老舊巷道照明設施不足的問題,靖邊縣張家畔街道北新街社區工作人員逐門逐戶地走訪調查,爭取把路燈改造項目做成群眾滿意的“精品工程”。
在陽光社區,一次圍繞校園周邊環境開展的環境治理活動成效顯著。“以前,位於學校門前的這片荒地,雖已劃入移民社區範圍,但由於長期擱置,土地荒漠化現象嚴重,不僅無人願意搬遷至此,更成為困擾學校師生出行的‘頑疾’。”陽光社區黨支部書記郭永峰介紹,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社區黨支部通過開展環保行動進校園活動,邀請有關機構實施了環保改造項目,為當地群眾營造了一個宜居的“搬遷新家”。
“社區為我們提供了發揮餘熱的平臺,我們這群老太太每天過得很充實。”賈曉燕剪紙時笑聲朗朗。她是統萬路社區梅蘭花手工藝協會的70余名會員之一,隨著剪刀在她靈動的手指間上下翻飛,不一會兒一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紅色主題剪紙作品便孕育而生。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統萬路社區邀請心理學高級教師王喜林以《學黨史知黨情感黨恩跟黨走》為題,為社區群眾開設黨史學習教育大講堂,還組織梅蘭花手工藝協會等社區群眾團體,用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宣傳中國共産黨的百年奮鬥故事。
金橋社區聯合當地旭永眼科醫院開展了“我為群眾辦實事 愛心義診進社區”活動,進行愛眼護眼知識宣傳、免費義診等健康惠民活動。“這次義診不僅給居民送來一堂保健課,還給困難居民免費治療眼病,社區給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談及愛心義診活動,70多歲的社區居民高如東連連稱讚。
靖邊縣委黨校在“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中,組織黨員幹部走進育才路社區,為社區組織的群眾文化活動捐贈黨史書籍、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同時,結合自身工作優勢,主動與社區聯繫,認領了社區黨史宣傳教育、文化講座、志願服務等多項群眾工作任務。
4月20日,靖邊縣黨群服務中心正式揭牌,為當地持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大舞臺”。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該中心承載“黨建陣地、服務平臺、活動中心、基層黨校、資訊樞紐”五大功能,開設了“五雙”工作室、黨群服務工作室、綜治中心工作室、“兩新”組織孵化工作室、“400”便民服務熱線等,依託“數字黨建”技術手段,實行網上通辦相關事務,讓黨建工作搭上現代資訊技術的“快車”,讓“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進入統一協調、精準實施的新階段。
“黨群服務中心將承接黨群服務、民政社保、司法救助、水電氣網等100項便民利民服務事項,將更多資源‘下沉’,惠及群眾、服務群眾,讓群眾享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靖邊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部長李萬昌表示,“今後,中心作為貼近黨員群眾的服務站點,將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持續深化共駐共建共治共用,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讓‘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持續走深走實。”
近年來,靖邊縣以建設城市基層黨建示範縣為契機,以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有效服務群眾、促進城市發展為主線,逐步構建起了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用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在“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截至目前,靖邊縣各級各部門有231個黨組織、7687名黨員幹部進社區參與社區治理和群眾服務工作。通過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全縣已實施4條背街小巷的升級改造工程,安裝路燈300余盞,清掃死角垃圾20多噸,為群眾辦好事、實事2000余件。同時,黨員幹部深入基層一線面向基層群眾開展黨務政策諮詢50余場次、黨建知識講座20余場次,認領並完成“微心願”4000多個,開展志願服務活動2122次,解決街道社區的疑難問題450余件。
記者 程剛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我為群眾辦實事”持久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