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實事辦到群眾家門口
馬房子村村“兩委”班子成員到小組院落走訪,帶頭徵集民需。圖為村黨支部書記汪紹華(左)和群眾面對面交流。 本報記者 鄭斐攝
“支書,你們管不管?有人把我家柿子樹皮給剝了!”5月15日,柞水縣乾佑街道馬房子村四組村民何德書氣呼呼地走進村委會,衝著村黨支部書記汪紹華就是一通抱怨。
汪紹華一邊安撫何德書的情緒,一邊叫上村委會副主任程永福、王有良一同到何德書家裏了解情況。原來何德書家種了一棵柿子樹,長在鄰居高華學房屋後面,年深月久,枝繁葉茂,影響了高華學房屋的採光。為這事,兩家也曾磨過嘴皮子。性子急的高華學一氣之下把樹皮給剝了,自覺吃虧的何德書便找來村“兩委”要求主持公道。
了解了前因後果,汪紹華等村幹部先是批評了高華學,並要求其當面給何德書賠禮道歉。同時,又給何德書耐心地擺事實講道理。説得一對老鄰居都不好意思地笑了,握手言和。5月17日,村幹部進行回訪時,何德書已主動砍了那棵柿子樹,鄰里間更加和睦了。
汪紹華笑著説:“鄰里糾紛無小事,處理得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處理不當,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作為基層黨員幹部,為民辦事就是要落細落小,把實事辦到群眾家門口、心坎上。”
馬房子村原名雪花峪,是秦楚古道下鎮安到西安的一條商運古道,所處山勢像一匹駿馬在賓士。村子現有6個村民小組,590戶2044人,其中黨員70人。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村黨支部把“徵集民需、公開承諾、踐行承諾、民意測評”4個環節貫穿于“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全過程。在徵集民需時,村“兩委”班子成員帶頭,以黨員幹部為主,到小組院落走訪,和群眾面對面交流,掌握群眾需求,找出群眾“急難愁盼”的實際問題。
4月23日,村黨支部副書記石章學在排查走訪時,發現高齡補貼和養老保險年檢要在手機上操作,而一些留守老人大多不太會使用智慧手機,子女不在身邊,幹著急沒辦法。五組村民陳先義一見石章學到府便拉住他著急地説:“章學呀,我這把年紀了,拿手機接打個電話還行,哪會搞什麼驗證呀。”
石章學了解到,在五組,像陳先義這種情況的還有朱義庭等7戶村民。於是他便帶上村委會委員何昌鋒、武昌莉,幫助有需求的老人進行高齡補貼和養老保險年檢。“事情雖説不大,但幹部們很用心。”朱義庭老人笑著説。
馬房子村村“兩委”對徵集到的群眾需求,按照村級可協調解決的及時辦理、部門範疇落實的及時上報、黨員幹部認領的及時解決3種類別進行梳理,並對完成時限公開承諾。
二組的劉明軍、徐桂學等10戶村民是村集體經濟地栽木耳種植基地新增種植戶,缺乏種植技術,亟需培訓。4月初,他們把這一需求反映給村“兩委”。接到群眾需求後,村“兩委”立即向乾佑街道請求幫助,街道辦隨即安排專業農技人員到村上對種植戶進行理論知識培訓,又到種植基地現場講解。
劉明軍説:“專家到府培訓,咱不出門就能掌握種植技術和方法,發展産業有了底氣和信心。”
馬房子村一、二、三、四組有64盞路燈,蓄電池、太陽能板不同程度損壞,需要維修;五、六組地處偏遠,需要新增155盞路燈。群眾把問題反映到村上,由村黨支部上報街辦。目前,相關部門已經實地了解了路燈損壞情況,登記了數字,並確定了新安裝路燈的位置。
“群眾選我們做幹部,就是要我們為村子辦實事。”汪紹華説,“面對群眾的需求,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記者 鄭斐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把實事辦到群眾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