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我依然在群眾中
今年夏天的降雨格外多,前一秒還是晴空萬里,轉眼就陰雲密布、電閃雷鳴,瓢潑大雨傾盆而下,一直持續至深夜。
年少的我,喜歡雨天。尤其是在週末的雨天,可以靜靜的窩在被窩裏,或是寫作業或是看連環畫,睏了倒頭就睡,夢裏還會出現農作物喝足水分茁壯成長的畫面;父母也不必外出,可以幫我做手工作業,還會準備一頓精緻的晚飯,晚上一家人觀看電視節目……陪伴的幸福感讓我無時無刻都期待著雨天的到來。
青春期的我,喜歡聽雨神遊,感受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的清新脫俗;感受陸游“小樓昨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徹夜難寐;感受李清照“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哀婉嘆息……那時的我,有些叛逆,喜歡獨自一人沉浸在文學世界中,同父母的交流極少,雨天成了自己獨奏的樂章。
步入大學的我,距離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傷感,雨天更甚。我懷念年少時期白熾燈下全家人其樂融融享受雨天的愜意,我也心疼年邁的父母在雨天關節隱隱作痛的煎熬,我對雨天的喜歡被這些情緒侵蝕著,直到大二暑假,一件事情改變了我對雨天的態度。
那年夏天,大雨斷斷續續下了一個多月。某天深夜,我坐在窗邊聽雨,幻想著面前有一座大山,沉浸在“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溫馨情景中,突然聽到母親和外婆通電話的聲音,我湊到母親邊上,聽著她們説些什麼。
電話裏,外婆火急火燎,讓母親第二天買20米彩條篷布,放在大巴車上捎回去。母親詢問後才知道,傍晚時分,五爺爺家一間年久未住的窯洞在大雨的沖刷和浸泡下坍塌了,所幸只有農用機械的損失。村裏人見狀十分擔心自家窯洞的情況,買來彩條篷布遮蓋屋頂。一時間,鎮上、村裏篷布全部售空。村長知道情況後,將沒有買到篷布的村民當晚安頓在村委會的磚瓦房裏,避免意外發生。
第二天一早,大雨未停,母親出門買彩條篷布,回來卻什麼都沒帶,父親和我滿臉疑問。母親解釋道,外婆來電話説,村委會連夜聯繫購買彩條篷布,一大早就挨家挨戶配發,同時,檢查全村居住情況,對存在風險隱患的窯洞進行加固,並告訴五爺爺,雨停後將對坍塌窯洞進行修葺。聽到這,一家人總算松了一口氣,對村委會的作為表示深深的敬意和嘆服。看著窗外的雨,我有種説不出的感覺,現在想來,應該是矛盾的狀態。連綿陰雨曾賦予我的“美好濾鏡”碎了,水火無情,我暗下決心要向村委會的黨員同志看齊,為民解憂、為群眾辦實事。這份內心指引,使我不斷靠近中國共産黨,成為了一名共産黨員。
工作後的我,很榮幸進入公職人員的隊伍。晴天,我們治理霧霾,關注空氣品質的指數,思考如何降低空氣中顆粒物、污染物的含量,找準癥結、精準施策;雨天,我們防汛抗洪,關注河道上漲的訊息,不斷演練著應急響應的步驟,暢通通信、充裕物資。而無論晴天雨天,我們都在狠抓工業發展,緊扣新發展理念,規劃産業佈局,穩定工業運作,加強招商引資,推動項目建設,抓住發展機遇……為這座城市增添更多的底氣和活力,為這裡的人民謀取更多的幸福和安定。
一路走來,有晴有雨,從少先隊員到共青團員再到共産黨員。從最初只想著個人幸福,到如今心繫群眾……黨組織的關懷和教誨、身邊黨員的積極影響,讓我的思想不斷昇華,格局不斷擴大,為民服務的心更加熱忱。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要求:“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我會繼續朝著這個目標努力,這既是責任,也是擔當。
雨天,就一定會有泥濘。在群眾中的我,初心不改,無所畏懼。(梁樂)
中共渭南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主辦
來源:渭南日報 責任編輯:高艷
(原標題:雨天,我依然在群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