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安矩陣

把好事辦成群眾“心裏想”

位於池河中上游的龍王鎮,地處寧陜縣最南端,是寧陜縣海拔最低的鄉鎮。剛過五月中旬,夏日的炎熱便包圍了漫山遍野的草木,全鎮276名黨員幹部奔赴勞動一線,來到田間地頭、走進村組院落,在黨史學習教育的洗禮中,用青春和汗水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初心。

讓黨旗飄揚在産業一線

瘦驢溝中蜂養殖綜合示範園區作為拉動棋盤村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火車頭”,該村黨支部4月下旬在園區開闢出了黨員幹部黨性教育實踐基地,組織黨員和村組幹部、積極分子到基地開展植樹、除草等義務勞動,與技術骨幹、産業大戶交流養蜂技術,學習現代農業經營理念,把組織生活開到了産業園區。

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蔡世東介紹,棋盤村還要在園區建立黨組織,使黨組織成為推動産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帶動更多群眾發展産業增收。目前,在瘦驢溝中蜂養殖綜合示範園區成立黨小組的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天麻本是龍王鎮的老産業,前些年受制于市場影響和技術制約,加之單打獨鬥的傳統種植方式,一些種植戶收益甚微,影響了種植積極性和産業持續化。龍王鎮西溝村黨員蘇永前卻從中看到了不一樣的機遇。“低潮過去了肯定會有反彈”,他堅信,“只要把技術和市場做好,老舊産業也能煥發新活力。”

為此,蘇永前積極響應黨組織號召,結合周邊幾個村的資源稟賦和山林條件,在經過多方考察調研、充分了解群眾意願的基礎上,帶頭搞起了天麻種植,在西溝村建成了20畝規模的人工繁育育種基地,並以基地為核心,輻射相鄰的東溝村、永紅村實行連片化、區域化種植,走園區帶動的路子。

在村黨支部的撮合下,蘇永前與種植戶成功“聯姻”,簽訂了保底回購協議。目前,天麻園區已栽植10萬窩,直接通過産業帶動農戶83戶。“讓我們有了更可靠的産業和收入,這是村上給我們辦的最大的好事!”東溝村天麻種植戶王學會説。

把好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近日,龍王鎮永紅村駐村工作隊在入戶走訪中,無意間得知校場壩組的農戶周建貴夫婦倆正在為“撿瓦”發愁。兩位老人年事已高,兒女又不常在身邊,這些出力活就要勞煩鄉親幫忙。

當天下午,工作隊去了5個人,4個男同志上房換瓦,1個女同志房下遞瓦,太陽下山之前準時完工。撿完瓦,他們還和兩位老人一道把房前屋後以及排水溝裏的雜物清理了一遍。永紅村黨支部書記馬雲蓮説:“我們的‘辦實事’就是要幫助行動不便的留守老人搞好人居環境,讓他們的兒女上班安心,讓我們的鄉親住得舒心,把好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

幫助群眾代辦便民事項,也是龍王鎮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生動體現。

棋盤村黨支部副書記陳勇得知村裏70歲的程賢秀老人因摔傷行動不便的情況後,主動為老人買藥、代辦養老認證事宜等。程賢秀深有感觸地説:“我們院子裏不管哪家有個啥急事,只要給陳勇打個電話,人家就撂下手裏的事趕過來給幫忙,他在我們這一塊那可是個好口碑。”

西安文理學院派駐蓮花村駐村工作隊員了解到農戶的養蠶需求後,立即聯繫安康蠶種場落實蠶種和蠶藥數量,免費發放給蠶農;全鎮黨員幹部為963位老人完成了養老待遇生存認證……如今在龍王鎮,“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故事越來越多。

讓“為民辦實事”日常化

河坪安置社區位於龍王鎮河坪村,是該鎮最大的移民搬遷安置點,容納了周邊3個村的142戶搬遷群眾。為了把社區管好、把服務做好,河坪村黨支部開展“搬遷社區志願紅”常態化主題實踐活動,組建志願服務隊定期為群眾開展便民服務。從搬遷群眾的水龍頭更換、開關維修,到公共區域的衛生保潔等,群眾對政策的支援、對幹部的肯定,正是來自於一件件實事、好事、貼心事的魚水效應。

各村“兩委”依託黨群活動中心陣地,推行“全天候常態化辦事機制”,群眾政策範圍內的到府事務在上班時間“一次性辦結”、在下班時間“首問負責制辦理”,有效提高了“為民辦實事”的效率和效果,使“我為群眾辦實事”成了日常化的村務工作。

為進一步把“實事”做細做常,讓“辦實事”成為社會綜合治理的有效途徑,龍王鎮按照全鎮網格化治理體系,對在家黨員、鎮村幹部、駐村隊員進行編組,包片聯繫和服務對應網格的群眾。

“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黨員和幹部編入網格化服務框架,群眾的需求就有了最直接的反映渠道,幹部能辦的事立即就辦,能力範圍外的提請組織協調解決,從機制上理順了服務的方式方法。”龍王鎮黨委書記王鵬介紹,“就是要讓群眾花最少的時間、跑最少的路,辦成最想辦的事。”(通訊員 韓建樂

來源:安康日報  責任編輯:高艷

(原標題:把好事辦成群眾“心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