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建要聞

為人民服務!依然熠熠生輝的“紅色講臺”

“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延安棗園,《為人民服務》講話紀念廣場,無論天氣晴朗或是陰雨,總有一批批參觀者在這裡齊整列隊,高聲誦讀。77年前,一場載入史冊的講話曾在這裡發表。

廣場兩側,山峁環繞、草木蔥蘢。高達6米的張思德雕像靜立於廣場正中央,身姿英挺、目光炯炯。中軸線上鑲嵌著的29顆五角星,象徵著他短暫而光榮的一生。

參觀者在延安《為人民服務》講話紀念廣場進行現場教學活動。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1944年9月5日,29歲的張思德在執行燒炭任務時,即將挖成的炭窯突然坍塌,他奮力把戰友推出窯口,自己卻被埋在窯內,生命就此定格。

爬雪山、過草地,作戰機智勇敢、奮不顧身;幫駐地老鄉收割莊稼、修路、挑水;勇與惡狼纏鬥,救回一個孩童……面對這樣一位優秀青年的驟然離世,1944年9月8日,毛澤東懷著悲痛的心情,在延安棗園發表了著名的《為人民服務》講話。

“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黨員幹部在延安《為人民服務》講話紀念廣場誦讀《為人民服務》。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教學科研部綜合處副處長孫春鵬説,毛澤東鄭重地為一名普通戰士舉行追悼會併發表講話,體現了黨的領袖對為中國革命事業、為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貢獻的英烈的敬重,體現了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

時光荏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已融入無數共産黨員的血脈,成為他們的信仰。

出延安城,車行40里,便至安塞區高橋鎮洛平川村。張思德犧牲的炭窯外,來自四川的遊客李慶珂獻上花籃。

“我去過四川儀隴張思德的出生地,而今站在他的犧牲地,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一名年輕戰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鮮紅的精神底色,是對我們年輕人莫大的鼓舞。”30歲的李慶珂説。

“我們安塞人是聽著張思德的故事長大的。”57歲的高橋鎮南溝村黨支部書記張潤生説,“當年因為貧窮,我外出做過小生意、開過磚瓦廠,儘管在外面過得不錯,但還是想回村給老鄉做些事。”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張潤生和基層幹部一起找項目、謀發展,曾經的窮鄉僻壤如今已成為鄉村旅遊特色村,全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已從2014年的4653元增長至2020年的15856元。

“我曾經夢想週游世界,如今天天週游南溝。”張潤生哈哈一笑,“但是心裏覺得值!”

今天,在張思德犧牲的這片土地上,一支支張思德服務隊活躍在山山峁峁間,張思德精神從未走遠。清晨,天剛濛濛亮,國網延安供電公司棗園供電所張思德服務隊隊員王棟和郝李軍已準備出發執行搶修任務。

“走訪幫助轄區困難群眾,確保24小時不間斷搶修故障,雖然工作繁雜,但很有意義。”王棟説,服務隊共有18名隊員,肩負著轄區112平方公里、近6萬名群眾的生産生活供電保障任務。

“在延安有張思德服務隊,在嘉興我們成立了紅船共産黨員服務隊,名稱不同、目標一致。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職責,也是初心和使命。”前來延安參觀學習的國網嘉興南湖供電公司黨委書記王宏韜説。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高艷

(原標題:為人民服務!依然熠熠生輝的“紅色講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