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建要聞

在路上,尋訪紅色延安

——“建黨百年·紅色之旅”採訪活動走進陜西

5月9日14時許,延安寶塔山迎來了一批特別的客人。

當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組織開展的“建黨百年·紅色之旅”採訪活動走進陜西延安。由22家境外媒體的38名記者,以及國內多家主流媒體記者組成的採訪團,首站來到寶塔山,共同探尋中國共産黨的延安歲月。

在綠意盎然的寶塔山上,採訪團成員在山頂俯瞰城市風景,聽取關於延安歷史文化的介紹,並採訪了正在參觀的遊客。隨後,他們與延安市委相關負責人座談,了解延安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延安是如何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讀賣新聞》記者比嘉清太提問。“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們除了組織縣處級以上幹部集中學習,還充分發揮延安紅色資源優勢,組織宣講團進企業、進鄉村、進學校等,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宣講教育,引導幹部群眾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延安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楊光遠説。

位於延安城西北方向約5公里的楊家嶺革命舊址,曾是中共中央駐地。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黨的七大在楊家嶺中央大禮堂隆重召開。

時光荏苒,紅色精神依舊生生不息。5月10日一大早,楊家嶺革命舊址一批接一批的遊客,吸引了記者們的鏡頭。

“您是哪人?今年多大年紀?”“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參觀時,你有什麼特別的感受?”“我來自湖北武漢,今年68歲。”不遠千里來參觀的汪洪生老人表示,自己是一名老黨員,這次重訪七大舊址,就是為了追尋紅色足跡,感悟革命精神,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參觀校園,即興提問,旁聽課堂教學……參訪期間,採訪團一行還走進中國延安幹部學院,與學院相關負責人座談,並觀摩學院棗園教學點現場教學。其間,採訪團成員紛紛將鏡頭對準教師、學員,向他們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深入了解中國共産黨的幹部教育培訓工作。

“這次參加培訓,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經過培訓,我的理論水準和黨性修養提高了。另外,和其他學員溝通交流,也是一種相互促進,能幫助我們堅定理想信念,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工作。”面對記者提問,學員王文君微笑著回答。

5月11日下午,採訪團一行最後一站來到了“陜北好江南”——南泥灣。他們深入當地民宿參觀,在水稻田邊觀看村民插秧作業,在黨徽廣場採訪遊客,用鏡頭和筆記錄革命老區發揮紅色資源優勢,統籌推進經濟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等情況。

隨後,一場別開生面的基層黨員群眾見面會在老黨員侯秀珍老人家裏舉行。南泥灣開發區管委會農墾事業部部長牛建華,寶塔區河莊坪鎮副鎮長王超遠,南泥灣鎮桃寶峪村第一書記王林、村民劉梅等與中外記者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互動交流。

“今天,作為革命老區的群眾,該如何傳承和弘揚延安精神和南泥灣精神?”“傳承和弘揚紅色精神,就是要聽黨話、跟黨走,不怕吃苦,艱苦奮鬥。”侯秀珍老人聲音洪亮、話語鏗鏘。

“研究生畢業後,從北京到南泥灣工作,你有什麼特別的收穫?”“在基層工作,我學到了新的知識和經驗,完成了身份的轉變,成了一名合格的基層幹部,也贏得了群眾的認可。”面對記者提問,王超遠表示。

歷時3天的採訪,緊張又充實,也讓採訪團成員對延安紅色文化傳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中國共産黨奮鬥歷程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認識。在南泥灣的水稻田邊,《東京新聞》記者坪井千隼感慨:“這次活動,讓我看到了延安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也更加了解了延安精神,明白了中國人為什麼選擇中國共産黨。”(記者 劉楓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高艷

(原標題:在路上,尋訪紅色延安——“建黨百年·紅色之旅”採訪活動走進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