綻放新芳華 激勵後來人
解碼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舊址紅色魅力
坐落在延安城區南川花石砭半山腰上,俯瞰南川河,西北局紀念館在綠樹掩映下格外美麗。從山下觀看,寬闊整潔的廣場、蜿蜒而上的石梯、綠意盎然的樹木等協調有致,而在青山綠水間靜臥的西北局革命舊址,在莊重中又多了幾分靈動。
如今,越來越多的來延遊客走進西北局革命舊址,他們學習黨史、感悟初心,體會火熱的革命歲月,被這裡的革命故事感動著,汲取著奮進的精神營養……
紅色往事見初心
中共中央西北局是黨中央在西北地區的代表機構,是西北地區黨、政、軍、群的最高領導機關。1937年春,中共陜甘寧特區黨委成立。1940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將邊區黨委改為中共陜甘寧邊區中央局。1941年5月,邊區中央局與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合併,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機關駐延安。
西北局革命舊址是中共中央西北局1941年至1947年3月的辦公地。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6月,延安革命紀念地國家5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啟動以來,為了提升西北局革命舊址周邊環境,結合棚戶區改造,市委、市政府對西北局革命舊址環境進行了整治改造。2020年1月,旅遊環境得到全面改善提升的西北局革命舊址,和寶塔山、楊家嶺革命舊址等一起入選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延安時期,西北局設有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城工部、財經委、青委、婦委等部門。高崗、習仲勳先後任書記,馬明方任副書記。西北局成立後,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領導下,負責管理陜甘寧邊區(包括伊克昭盟地區)及西北各省的工作。領導西北地區黨的組織和邊區軍民,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巨大貢獻。西北局是執行黨中央各項方針政策的模範,是實現黨的一元化領導的典範,而它領導的陜甘寧邊區成為新民主主義的模範實驗區,成為新中國的雛形。
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進犯延安。西北局機關於3月14日隨黨中央撤離延安,轉戰陜北。1948年5月返回延安。1949年5月,遷駐西安。
紅色遺址在,激勵後來人。如今,西北局革命舊址現存土石窯洞150余孔,小會議室、禮堂、機關餐廳各一座。在舊址的基礎上,延安市修建了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2014年3月18日落成並對外開放。西北局紀念館與西北局舊址互為補充,為延安紅色旅遊增添了新的內涵,也為進一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發揮重要的作用。
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由序廳、三個展覽廳和一個臨時展覽廳組成,展線總長度1000多米。《西北革命根據地暨中共中央西北局歷史陳列》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第二部分為建設模範抗日民主根據地,第三部分為轉戰陜北和解放大西北。
陳列分7個單元,共展出實物400余件、照片460張、圖表74幅、場景13個、文字版面76塊、雕塑16組、油畫(國畫)11幅、硅膠像6組,並展出人物200余人和西北局工作人員1000多人的名單,真實反映中共中央西北局領導西北地區黨、政、軍、群開展的各項工作,再現中共中央西北局為陜甘寧邊區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建設作出的重大貢獻,以及為新民主主義模範試驗區和新中國雛形建設取得的豐功偉績。
保護利用進行時
新中國成立以來,西北局革命舊址一直由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居民佔用。2007年實施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號工程”延安基地建設項目時,舊址內的單位和居民進行了搬遷。緊接著,維修舊址46孔窯洞、3座瓦房。同時,舊址院內及周邊環境得到整治,新修了舊址大門、參觀道路,平整了舊址院落實施了給排水工程,西北局簡史陳列和舊址輔助陳列也順利完成。
2009年9月,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開始對外開放,成功接待了習近平、趙樂際等黨和國家領導人。
在西北局革命舊址的開發利用上,包括“一號工程”項目在內,該舊址經歷了四個階段的維修保護。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延安市第二階段“十大革命舊址”保護提升項目啟動,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舊址保護提升作為首批工程率先動工實施,共徵遷舊址山體及周邊住戶258戶,動遷693戶,動遷人口2772人,徵收面積44502平方米,其中徵遷維修了西北局舊址浮山原西北局工作人員居住部分窯洞9院38孔,今後將逐步布展開放。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也是在此期間建成並對外開放的。與此同時,對紀念館周邊環境進行了相應的綠化和美化。
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延安市啟動第三階段災後維修保護項目。2013年7月,延安遭遇百年不遇的強降雨襲擊,造成舊址大面積山體滑坡,舊址窯洞、道路、排水、草坪、護坡等受到嚴重損毀。2013年9月以來,按照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災後維修統一安排部署,以“修舊如舊”的原則,維修了受災舊址窯洞44孔,一併實施了滑坡治理、山體加固、植被恢復、道路和排水系統修復、院落平整等工程。2015年10月22日,順利通過省文物局組織的專家組驗收。
第四階段為2016年6月以來啟動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創建項目。為提升西北局革命舊址周邊環境,結合棚戶區改造,市委、市政府決定對西北局革命舊址環境進行整治改造。改造面積22.5萬平方米,徵收房屋378戶,動遷679戶,動遷人口2037人,徵收房屋建築面積4.3萬平方米。目前,已按照國家5A級旅遊景區建設標準,完成了遊客中心、地下停車場、大巴停車場、文化廣場等建設項目,並投入使用。同時實施了道路、網線、綠化等提升改造項目。
館藏豐富遊客來
文物是博物館的基石,是活著的歷史。
舊址的不間斷維修保護,景區的環境美引人入勝,而豐富的文物館藏也驚艷著遊客。
為進一步豐富館藏文物,近年來,西北局革命舊址管理處先後到北京、寧夏、西安、榆林等地,與西北局老一輩革命家子女後代廣泛聯繫,累計徵集到100余件珍貴的革命文物和大量一手資料。2018年7月份經陜西省文物中心專家組鑒定,最終共評定等級文物72件,其中毛澤東親筆為黃靜波題詞的“勞動模範”獎狀、郝作民所獲錦旗、武開章與張秀山的“七大”代表證等9件被評為一級文物,另外還有二級文物17件,三級文物46件。為確保文物安全,規範文物管理,2017年,按照國家二級博物館文物庫房建設與管理標準,對庫房進行了提升改造,對館藏300多件文物,及時建檔立卡,重新建立賬目,規範命名,完成文物資訊錄入。
除做好景區本身旅遊接待工作外,西北局革命舊址管理處還走出延安,在外地進行專題巡展,加強與外地紅色展館的聯繫互動,邀請對方走進延安展出,共同增強雙方紅色文化和景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其中,由西北局革命舊址管理處編撰的《抗戰的堡壘 民主的模範—延安時期的中共中央西北局》專題巡展,在2017至2020年間,先後在瀋陽、重慶、山東、福建等地順利巡展,共接待遊客10.6萬人次。
2019年7月份,西北局紀念館與龍岩市閩西歷史博物館在紀念館一層共同舉辦了展期一個月的《風展紅旗如畫》臨展;同年9月,與馬克思主義傳播史展覽館共同舉辦的專題展覽《信仰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正式對外開放,展期2年。
近年來,西北局革命舊址管理處還拍攝了以西北局歷史和主要人物為題材的《海納百川結碩果》《延安記憶之西北局》《西北革命根據地舊址巡遊》3部專題宣傳片。同時編制出版了《習仲勳在延安》《陳正人在延安》《李卓然在延安》等系列畫冊,和《西北局紀事》《中共中央西北局陳列人物志》兩本書籍。
此外,按照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歲月回音壁—紅色革命故事大講臺”的安排部署,西北局革命舊址管理處組織講解員深挖與西北局相關的革命故事,編排了一系列革命題材的演出節目,積極開展紅色革命故事進校園、進社區、進團體活動,與市區10多所中小學形成長久共建關係,充分發揮了三大教育基地功能。
魅力值在不斷增加,每年到西北局革命舊址的遊客數量也在不斷增加,2010年僅為2000多人次,2019年增至25.6萬人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遊客為10萬人。“舊址已成為延安紅色旅遊的一大亮點。”西北局革命舊址管理處主任汪成軍説。
經過近年來的努力,西北局革命舊址的硬體設施建設、文化品質提升、隊伍建設、管理服務都走在了行業的前列。隨著國家5A級景區的建成,西北局革命舊址知名度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會有更多遊客前來參觀學習。(記者 葉四青)
來源:延安日報 責任編輯:高艷
(原標題:綻放新芳華 激勵後來人——解碼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舊址紅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