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傳矩陣

西安市蓮湖區:以“五心使者”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走深走實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西安市蓮湖區民政系統積極打造“蓮心使者 四季為民”品牌,以“五心使者”為抓手,全面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工作成效,確保轄區群眾安全有保障、困難有幫扶、精神有撫慰、生活有溫暖,奏響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奮進強音。

黨心使者 彰顯紅色領航

蓮湖區民政局黨委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以“學史明理辦實事 凝心聚力開新局”為理念,充分利用“規定+自選”抓實學習教育,嚴格落實規定動作,細化專題學習要求,運用好理論學習中心深入學、舉辦專題讀書班精準學、融入“三會一課”專題學、豐富活動載體靈活學、精讀黨史書籍重點學,助推業務重實踐,實實在在學思踐悟。

“線上+線下”掀起學習熱潮,通過線下制定個人學習計劃、觀看黨史影片、閱讀紅色書籍、談心得體會、書記講黨課、參觀八路軍辦事處等,線上運用好“學習強國”、“陜西幹部教育”等平臺觀看黨史學習課件、講稿等學習內容,開展“線上+線下”學習方式,引導黨員幹部不忘歷史、不忘初心,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截至目前,組織開展“學黨史 談體會 頌黨恩”朗誦活動、“學黨史 守初心 踐使命 賡續紅色精神血脈”主題黨日,“學百年黨史 汲取奮進力量”書記講黨課活動,各黨支部、黨小組學習交流40余次,系統黨員幹部撰寫學習心得體會40余篇,學習筆記30萬字,將學習教育抓在經常,確保學深悟透學到位。

民心使者 激發治理活力

社區治理水準的高低,不僅直接關係著居民的幸福指數,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社會和諧穩定及社會治理成效。蓮湖區高度重視社區治理工作,突出“三大舉措”,激發社區治理新活力。

突出“能力提高”,社工隊伍建設取得新成績。強化崗前教育培訓,提升幹部履職能力,組織召開新一屆社區黨組織書記培訓班,啟動對全區131個社區“兩委”班子的全面輪訓,切實提升履職能力。在圓滿完成社區“兩委”換屆的同時,組織開展社區居監會的換屆選舉,建立日跟進、周匯總工作制度,做好群團組織的換屆選舉工作。目前,全區居監會已全部完成換屆。

突出“轉型升級”,社區服務能力取得新成效。指導各街道完善社區資訊網路平臺建設工作,加快各級各部門資訊資源共用,完成“智慧社區”試點建設工作,通過整合社區資訊數據庫,發揮資訊技術優勢,實現基礎設施網格化、服務功能精細化,充分發揮智慧社區平臺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進一步提升全區社區治理水準。

突出“品牌打造”,社區治理水準取得新提升。鼓勵街道、社區積極創新,引導多元主體深度融入社區治理和服務,在實驗區創建基礎上,選取1—2個社區先行先試,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社區治理特色品牌。同時以點帶面,輻射引領其他街道和社區,實現共同進步,推動蓮湖品牌的再升級,提升蓮湖在省市社區治理方面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暖心使者 提檔養老品質

養老服務工作關係民生、連著民心,隨著全社會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深,養老服務發展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熱點,蓮湖區全力推動養老服務産業化發展,讓轄區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行業協會管理,強化跟蹤監管。籌劃建立蓮湖區養老産業協會,現有協會成員30家,涵蓋養老服務醫療保健、法律服務、配餐、家政服務等多項為老服務內容。

激勵社會參與,強化市場驅動。産業化運作養老服務設施,梳理轄區閒置物業80處,編寫蓮湖區養老産業發展規劃,製作項目招商冊,通過招商發展了6家社會資本參與投資養老設施建設,落地的項目有4個,總面積達到3萬平米。開展“四季為老”系列活動,以黨建為引領,組織養老機構、養老企業、社會組織,利用“養老早市”,宣傳養老理念、推廣適老化産品、為養老企業更好地服務居民搭建橋梁。今年以來,已經開展5場主題活動,惠及群眾萬餘人,受到群眾讚譽。

聚焦民生重點,強化體系支撐。加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力度,目前已經完成9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的提升(面積達到300平米),正在提升改造的10個,謀劃推進的18個。同時,結合蓮湖區情,發展老年便民餐車,擴大社區餐廳的覆蓋率。積極推廣“智慧看護”,結合蓮湖區慈善協會“幸福家園”項目,通過市場機制,政府、企業、個人等多方籌措資金的形式,在環西、土門、棗園街道建立智慧看護示範點,利用智慧化手段,完善老年人無障礙設施建設改造。

愛心使者 實現精准保障

蓮湖區通過暢通救助渠道,改進工作方式,強化主動服務,深入推進社會救助領域簡政便民,確保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得到及時高效救助,讓社會救助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困難群體。

申請流程更加簡化。街道辦事處在收到申請材料後,及時審核申請人家庭經濟狀況和實際生活情況,在實施資訊核對的同時同步開展入戶調查、審核公示等工作。根據入戶調查、資訊核對、 民主評議等情況提出審核意見,審核時間較之前縮短一半。

群眾辦事更加便捷。在全區推廣“e救助”,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推動自助申請全覆蓋,“讓資訊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困難群眾本人或通過他人協助代辦就可足不出戶在家裏利用手機快速申請、受理、審批低保、特困供養和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事項。

主動服務更加高效。積極發揮困難群眾急難問題快速響應服務隊作用,定期對轄區內的困難群眾進行走訪排查,做到“早發現、早救助、早干預”,變“到府求助”為“主動服務”,及時發現群眾是否遇到生活困難,並在社區張貼民政熱線,開展政策集中宣講,確保政策宣講“角角到”,服務熱線“戶戶到”,兜底救助“事事到”。

兜底保障更加有力。進一步加大社會救助專項治理和問題整改督查力度,全面開展入戶調查、民主評議、資料審核、經濟核對等工作,杜絕出現“錯保”、“人情保”、“關係保”和監護責任、照料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問題,確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最低生活保障公正、公平、公開,保障特困人員、低保對象權益。

匠心使者 情注民政事業

推出“辦事指南”。以“蓮心·360 民呼我行”專項行動為抓手,全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梳理印製“辦事指南”,從最實際的需求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著眼,從最具體的工作抓起,強化服務的便利度,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窗口服務“零距離”。在區市民中心開展“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跟執法”活動,開設“局長窗口”,以“零距離”服務群眾,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推進民政工作辦事流程不斷優化。

及時命名道路。為方便市民往來出行,打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在挖掘傳統文化上下功夫,命名影山樓巷、萬方巷等17條道路,彰顯文化傳承。(袁相龍 通訊員 陳傑 黃海諦)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高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