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實事辦妥 群眾點讚叫好——渭南市著力推進民生實事工作紀實
4月的渭水河畔,清風吹拂,水鳥翩躚。市民悠閒散步,遊客駐足觀賞。“愜意得很!”在渭河生態公園遛彎已成為張斌最喜歡的休閒方式。“這裡以前是污水橫流的爛河灘。”家住渭南市臨渭區豐蔭村的他親眼見證了渭河的大變化。
為了讓市民休閒娛樂、享受城市生態之美,渭南市按照“大園林、大服務、大變革”理念,建成了渭河生態公園、人和公園、湭河濕地公園、金水公園等,使城市空間綠色充盈。
去年來,渭南市緊扣民生實事,持續增進群眾福祉,全面完成了2020年6月28日在渭南市五屆人大六次會議上承諾的關於中心城區集中供熱、老舊小區改造、養老服務等方面的十件民生實事,努力讓秦東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集中供熱穩步推進
“以前,我們小區採用天然氣鍋爐供熱,高層溫度還可以,但六層以下溫度都不達標。今年集中供暖以後,房間裏的溫度就好多了,基本上在22攝氏度左右。”4月9日,家住渭南市臨渭區蘇園豐景小區的呂育民説。
2020年9月,渭南市中心城區集中供熱提升改造工程啟動實施。渭南市熱力總公司按期完成27條支線管網、18個小區熱交換站的建設工作,並改造熱交換系統35套,置換“煤改氣”區域現有熱力站熱源7座。“我們小區是去年10月10日開工的,拆除舊鍋爐、安裝新的熱交換站……20天就完成了,效率很高。”蘇園豐景小區物業經理屈興良説,“集中供暖以後,我們接到的投訴少了一大半。”
目前,渭南市中心城區管網覆蓋區域內實現熱電聯産集中供熱面積470萬平方米,區域範圍內99個小區及單位實現集中供熱。“中心城區集中供熱是2020年十大民生實事之一,也是2021年十大民生實事之一。”渭南市集中供熱服務中心副主任宋王中説,按照計劃,今年渭南市中心城區將新增集中供熱面積85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56.8%。
老舊小區改造提速
72歲的袁慶珠和老伴兒在蒲城縣變壓器廠家屬院住了幾十年,聽説小區要進行改造,非常高興。但小區改造前要拆除各家的煤房以及搭建的簡易房,這讓她犯了愁,“煤房雖然不用了,但好多雜物都存放在裏面,就是自家的小倉庫。”
想了半晌,袁慶珠改了主意,和其他幾位住戶帶頭在改造施工同意書上簽了字。她説:“縣住建局、街道辦還有社區的同志,挨家挨戶給我們做思想工作,他們説得對,小區改造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
袁慶珠看著小區改造一天天推進:樓新了,路寬了,新裝的路燈讓晚上出門更方便了。她又看了看自家的老房子,突然覺得和小區很不協調,於是重新開始裝修房子。“現在小區完全不一樣了,孩子都説我們這兒好,經常送孫子回來玩。”袁慶珠高興地説。
按照“一區一策,一樓一策”要求,渭南市大力改造提升城鎮老舊小區,多渠道、多途徑改善市民居住條件。“我們建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四清一責任’管理臺賬,每月跟蹤統計項目進展情況。”渭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物業管理處主任王智鋒説,截至目前,2020年199個改造項目已全部開工,其中34個已完工;2021年199個第一批改造項目,開工12個,剩餘的正在辦理前期建設手續。
養老服務提質增效
“一頓飯只要一元錢。飯菜美得很!”4月15日中午,年過花甲的高智民正在大荔縣官池鎮孫家村互助幸福院裏等著開飯。不一會兒,他笑盈盈地端著一碗稀飯和一個盤子走了出來。盤子裏放著4個饅頭、一個雞蛋和一份炒菜,熱氣騰騰。
孫家村互助幸福院裏,除了食堂,還有百姓公社、百姓學堂、愛心公益服務驛站等。村黨支部書記王結合説:“我們村有二十幾個孤寡、留守老人在這裡吃飯、活動,有時還弄個自樂班,自娛自樂。”
近年來,渭南市著力構建以城區為示範、以鎮(街道)為補充、以村(社區)為依託、以居家為基礎的“不遠離家門、不變換環境”,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基礎體系,在11個縣(市、區)的中心佈局建設縣級民政福利園區,建成或正在建設的農村互助幸福院1592所。其中,2020年全面建成20所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6所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和220所農村互助幸福院。
此外,渭南市開展“養老護理員千人培訓”計劃,培訓養老機構管理及護理人員2000余人次;組建“愛心志願者”服務隊100多個,累計服務時長10多萬小時。(記者 田錫超)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高艷
(原標題:民生實事辦妥 群眾點讚叫好——渭南市著力推進民生實事工作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