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女”再現!渭南高塘婦女群眾用巧手編織致富路
編者按: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陜西省婦聯聯合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共同開展“黃河女兒行——尋訪黨史路上的巾幗初心”主題活動,採取集中採訪、志願服務、主題宣講、關愛慰問等方式,走沿黃公路、受紅色教育、訪巾幗故事、讚發展變化、尋初心使命,更好地宣傳展示在黨的領導下,黃河沿線3個地市的婦女群眾在生態保護、經濟發展、社會建設、弘揚文明等方面的突出貢獻,在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中凝聚巾幗智慧、奉獻巾幗力量。
“我平時都是利用農閒的時候做竹編,大的一個七塊,小的五塊,每天編制的數量不定。還有就是現在家裏的收入主要就來源於我們老兩口的竹編收入,能靠著自己的雙手,在家門口就掙到錢,真的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郭絨仙今年74歲,已經從事竹編工作四十餘年。 在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高塘鎮南堡村,像郭絨仙這樣的能夠利用農閒時間進行竹籠、饃篩等竹藝編制,走在脫貧致富路的村留守婦女不在少數。
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高塘鎮南堡村村民郭絨仙
近年來,在陜西省渭南市各級婦聯牽頭組織下,各地區女兒再次拿起剪刀、針線、土布,將傳統手工技藝作為婦女創業、脫貧致富項目,讓婦女手工藝品製作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在傳承傳統手工技藝的同時,充分發揮婦女“半邊天”的作用,帶動地區人民脫貧致富。
“這是我們自己製作的老粗布、花鞋、手工花饃,都是我們這兒的婦女親手編織、製作而成的,這些每個物件裏面的蘊藏的不僅是對傳統手織布、草編等的傳承,更有大家一起走向幸福生活的期盼。” 在“黃河女兒行——尋訪黨史路上的巾幗初心”活動中,在渭南市華州區高塘鎮婦女手工藝品專櫃,該鎮南堡村婦聯副主席張蓮草説到,該地區高度注重發展婦女手工藝品産業,充分發揮婦女細心仔細的優勢,通過村裏老一代教學村留守婦女學習竹編技藝,讓更多人的村留守婦女有了自己的一門手藝,也讓竹藝非物質文化遺産這門手藝,在逐步的繼續傳承發揚光大。
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高塘鎮南堡村婦聯副主席張蓮草
“我們村世代以竹藝編織為生,現在竹園四百多畝,竹園管理較好且竹子生長旺盛,産量日益增高,這是我們大力發展手工藝品的基礎。” 張蓮草介紹,2019年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該村在鎮黨委、政府支援下,設立南堡竹藝社,為村中的留守婦女、空巢老人創造就業機會提供致富平臺。竹藝社採取“公司+農戶”的生産模式,以竹藝社為載體,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群眾將原材料領回家編織成半成品,經竹藝社統一包裝成産品進行銷售,使竹藝原材料、編制、回收、銷售一條龍服務,提高了竹藝社社員的積極性和家庭收入。目前現有參與竹編500人,其中婦女260人,竹編産業已帶動261 戶增收致富。
編制好的竹編手工藝品
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産竹編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當地還派出邢都侃、劉雙宏、劉和平等人先後去四川學習先進經驗以及新型竹編藝術品,目前已成為市級五星級繼承非遺先進人物。
“我們這裡手工製作出的竹籠、背籠、淘麥篩、大小饃篩和竹包等小工藝品品類多樣,經常有富平、蒲城、大荔的客商到這兒採購運往外地,很受歡迎。” 張蓮草表示,南堡村將繼續深耕手工藝品製作産業,打造當地編織品牌,讓更多農村留守勞動力實現靈活就業,在家門口就能脫貧致富,為推動鄉村振興繼續貢獻巾幗力量。(劉小魚)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