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建時評

發揮好網際網路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説服力的教科書。學習好黨的歷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 “回望過往的奮鬥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並強調要發揮網際網路在黨史宣傳中的重要作用。加強黨史學習教育,要推進內容、形式、方法的創新。融媒體時代,短視頻憑藉廣參與、強傳播、深連接、高吸引的特性,成為社會交往、資訊傳播和輿論宣傳的主要載體和陣地之一。黨史學習教育要充分發揮短視頻優勢,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使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努力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障。

打造黨史學習教育新陣地

充分運用資訊革命成果,打造黨史學習教育新陣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要堅持唯物史觀、樹立正確黨史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掌握網路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引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主力軍”進入短視頻這個龐大陣地,牢牢佔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使短視頻正能量更充沛、主旋律更高昂,讓黨的主張成為網路空間最強音。要堅持移動優先策略,樹立“短視頻+黨史學習教育”的工作理念,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資訊化和智慧化,激發相關平臺和人民群眾製作和傳播黨史學習教育短視頻的熱情,把黨史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結合,實現宣傳效果最大化和最優化,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

據第47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較2020年3月增長8540萬,網際網路普及率達70.4%;我國網路視頻用戶規模達9.27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73億。短視頻製作簡單、操作便捷,其主體既可以是官方媒體,也可以是普通群眾。在黨史學習教育中,一些地方人們利用短視頻分享史料、表達觀點、傳遞知識,滿腔的愛國愛黨情懷通過短視頻的傳播與交流,形成了集體情緒和共情效應,為了解黨史、學習黨史、宣傳黨史提供了新途徑。因此,必須加強引導,將短視頻打造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新陣地。

創新黨史學習教育新方式

運用短視頻傳播載體,創新黨史學習教育新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黨史學習教育中同樣要增強議題設置能力,把黨史“大主題”和議題“小切口”結合起來,不僅要積極宣傳闡釋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宣傳闡釋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還要奔著社會現實問題和人民群眾現實需求去,講清楚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的光輝歷程;為國家和民族作出的偉大貢獻;始終不渝為人民的初心宗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長期奮鬥鑄就的偉大精神;成功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寶貴經驗等,使黨史學習教育議程與公眾議程緊密結合,用短視頻觀點影響、引導公眾,不斷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前瞻性、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要創新話語表達方式,將“高大上”的理論宣講與“接地氣”的日常敘事結合起來,注重政治語言、學術語言、網路語言等的綜合運用,把理論講透徹,把歷史講鮮活,教育引導人們更好地接受和認同黨史文化蘊涵的思想真諦和理論價值,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用黨的奮鬥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鬥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

短視頻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業態,通過“微敘事”和“微場景”,融合視聽等立體化形式,內容呈現直觀生動,情感表現力和情緒感染力更強。黨史學習教育短視頻既可宏觀敘事,也可群眾視角;既可講授理論知識,也可表達所思所悟;既可追溯黨的光輝歷史,也可呈現黨的偉大成就。這些內容適應了不同層次、不同群體受眾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習慣,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新方式。例如,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製作的微紀錄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就是以短視頻的形式,選取了傅烈的“絕命書”、王爾琢的“托孤書”、陳毅安的“無字書”、夏明翰的“就義書”等11位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通過真實化、細節化、生活化、情感化的呈現,既表現了共産黨人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忠誠信念,又展示了他們與父與妻與子等親人間的動人情感,這樣的短視頻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更加生動、可感、可信。

激發黨史學習教育新動能

適應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新變化,激發黨史學習教育新動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科學認識網路傳播規律,提高用網治網水準,使網際網路這個最大變數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要建立融媒體傳播矩陣,建設好政務媒體黨史學習教育短視頻傳播平臺,管好用好商業化、社會化的網際網路平臺,打通報、臺、網、端、微,實現資訊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努力變“獨唱”為“合唱”,拓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傳播覆蓋面。要借助大數據、雲計算技術,有效分析短視頻受眾的特點、需求,精準“點穴”,通過多媒體呈現、多平臺傳播、多渠道推廣,由點及面展現百年大黨氣勢恢宏的歷史篇章。要健全短視頻監管體系,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對短視頻上各種歪曲黨史、罔顧事實的錯誤觀點和言論,主動出擊、敢於亮劍、嚴肅處置,使網路空間清朗起來。

國家網信辦曾組織召開多個網路短視頻正能量內容建設座談會,鼓勵傳統主流媒體以及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等大力開發視頻資源,推動網路短視頻優質精品內容生産,開展一系列正能量傳播活動。黨史學習教育可充分發揮短視頻傳播優勢,以生動形式承載厚重內容,達到啟迪思想、鼓舞精神作用。延安革命紀念館從館內藏品中遴選出100件珍貴革命文物,以“慶祝建黨百年·黨史學習教育”為主題,精心製作百集系列紅故事“延安·延安”短視頻,講述革命文物的背景、歷史、文化以及文物背後的人物與故事,追溯了黨在延安時期的革命崢嶸歲月,形式上融合了人物講述、旁白、文物、文獻、圖片、原始視頻等,並通過多個短視頻平臺播放,不僅豐富了黨史學習教育的素材與形式,也讓受眾在觀看短視頻過程中獲取了精神力量。依託短視頻,博物館裏的紅色文物成了黨史學習教育的“活教材”,延安精神更加廣泛地成為了我們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産黨人精神血脈的“營養劑”。

劉光林 范建剛 陜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高艷

(原標題:發揮好網際網路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