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建要聞

委員工作室:建在百姓心坎上

陜西省各級政協持續推動履職向基層延伸

“西安市未央區政協徐家灣街道協商民主工作室積極開展微協商,使菜場小區40戶居民用上了天然氣。”

“武功縣史海生委員履職工作室提出的意見建議,促成阿裏生鮮前置倉和網紅基地在武功落地。”

……

4月16日,在省市縣(區)三級政協委員工作室建設推進會上,一件件暖心的事例展示著委員工作室的建設成果。

去年1月,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部署了委員工作室試點工作。一年多來,7個試點市縣(區)政協新建和完善委員工作室100個,其他市縣(區)政協建成各類委員工作室229個。委員工作室積極探索委員履職新途徑、新方式,通過深入群眾走訪調研、反映社情民意、組織微協商等活動,提升了履職實效,展現了委員形象。

辦實事

聯繫服務群眾“零距離”

與百姓“面對面”,與民意“零距離”。3月27日,渭南市的朝陽公園裏很是熱鬧。陳鋒委員工作室、趙哲勳委員工作室、雷轉運委員工作室、王松濤委員工作室在這裡聯合開展義診、心理諮詢、法律知識宣講活動。委員們發揮特長,現場為群眾解答有關醫療、法律、心理等方面的問題。

“委員工作室紮根基層一線,融入群眾之中。”陳鋒委員説,通過委員工作室,原本分散在各行各業的委員被組織起來,形成了履職合力。

“沒想到這次離委員這麼近。”市民張凱華之前從未與政協打過交道,也不了解委員的具體工作。通過參加本次活動,他有了一個感受:委員是為群眾辦實事的。“你看,我還加了委員的微信,以後有了困難,多了一個反映渠道。”張凱華指著手機説。

西安市未央區委員工作室創設了具有未央特色的“感知冷暖、貼心關懷”社區傾聽服務活動,去年以來,開展活動40余次,吸引社區群眾參與1200多人次,收集問題480多個,通過政協渠道解決問題160多個,架起了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負責委員工作室試點工作的省政協聯絡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從委員工作室建設試點看,工作室設立在基層、運作在民間,有固定場所、有明顯標誌,群眾走進去交流方便、反映所思所盼放心,能夠真切感受到政協就在家門口;工作室的委員“自帶流量”、有影響力,能夠隨時隨地了解情況、反映民意、開展微協商,真正為群眾辦實事,使政協工作活躍在基層。

拓渠道

向基層延伸“履職觸角”

去年12月10日,安康市漢濱區政協喻延濤委員工作室的成員們前往漢濱區江北街道中渡村和臨江社區,與幹部群眾開了一次暖心的“圍談會”。

3個小時的交談,從老舊街道管理到污水治理,從馬路市場到養老……委員們近距離傾聽民意、了解實情。隨後,委員們進一步了解具體情況,撰寫並報送了多篇社情民意資訊。

活動中派發的社情民意調查單上,印有委員工作室的微信二維碼。“資訊時代,網路比腳快,群眾有問題可以通過微信反映,擴大了委員資訊收集範圍。”喻延濤説。

據漢濱區政協統計,去年,通過委員工作室提交的社情民意資訊佔全年社情民意資訊總量的近40%,極大拓展了委員履職的廣度和深度。

位於西安高新區的嘉會坊委員工作室由家住高新區的市政協委員組成,同時邀請專家、企業家、社區工作者參加相關活動。工作室定期走訪産業園區、創業園及社區,聚焦營商環境、融資環境等進行專題“微調研”“微視察”,形成了許多專業性高、操作性強的意見建議。

委員們表示,及時傾聽基層群眾的多樣化訴求、有效解決基層治理中的具體問題和矛盾,需要不斷延伸“履職觸角”,搭建暢通社情民意的載體,創新協商議政的方式。

建機制

推動履職活動常態化

一年多來,試點市縣(區)政協積極創新、大膽嘗試,形成了依託基層組織和單位組建的區域委員工作室、依託政協相關界別組建的界別委員工作室、依託委員自身專長和實體建立的委員個人工作室3種建設模式。各試點在探索中形成了許多好制度、好經驗,推動了委員工作室的履職活動常態化開展。

西安市政協在委員工作室建設中堅持“一室多用”,不增加基層負擔,依託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園區服務中心等現有資源建設委員工作室,集政協委員工作室、政協委員活動之家、社情民意資訊聯繫點多種功能于一體。

丹鳳縣政協建立委員工作室定期接待走訪制度,要求政協委員根據行業優勢和特長,開展定期接待、不定期走訪活動,全年接待不少於6次、走訪不少於10次,並將委員接待走訪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列入考核內容。

……

小小的委員工作室、成為政協委員“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大平臺,提升能力、淬煉初心的大熔爐。

據了解,今年,全省各級政協將把委員工作室建設與黨史學習教育中“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緊密結合,組織委員立足本職崗位、發揮自身專長,把協商會議開到基層一線和群眾身邊,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記者 劉居星 見習記者 孫鵬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高艷

(原標題:委員工作室:建在百姓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