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連“大家” 家家夢成真
初春時節,在藍田縣湯峪鎮圪塔村,一幢幢徽式小洋樓一字排開,錯落有致,樓前獨立小院裏花紅柳綠,一派生機盎然。“2017年,我們重新將院子進行了改造,建設‘美麗庭院’,打造與周邊山水一樣的自然環境。每逢週末,遊客們都來俺村爬山玩水、吃農家菜、住農家院,濃濃的鄉情讓遊客們流連忘返。”村民張曉莉興奮地説,“庭院建設讓我們村發生了很大變化,西安市婦聯還為我們家頒發了‘最美庭院’流動牌,這是我們家獲得的第一份榮譽,我要好好珍惜,爭取讓這塊流動牌常駐我家。”西安市婦聯通過舉辦“美麗庭院”創意大賽,表彰先進,樹立典型,激勵受表彰的家庭發揮先進示範引領作用,也激勵他人勇於爭先,樹立起“家家是鄉村文明的主人,人人是環境保護的主體”的理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新的時代要求,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家庭建設的新期盼新需求,圍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對推動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匯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磅薄“家”力量具有重大意義。陜西省各級婦聯組織緊緊圍繞“家”字做文章,以家庭為題、以家風破題、以家教立題,積極探索家庭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作用。
以家庭為題,有親情更有家國情
天剛剛亮,他便提起公文包,一路步行,來到位於半山坡的“曹凱延安精神教育基地”,打掃展廳、擦洗展品,看到有人來參觀,便開始認真地講解……這就是耄耋之年的革命老人曹凱的日常。
今年93歲的曹凱是一名老黨員,離休30年來,他十分注重延安精神的傳播,自費進行紅色調研行程達1.5萬公里,宣講延安精神報告達3000余場,聽眾達300萬人次,被譽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育百萬人”的革命老人。在他的教育和感染下,子女們先後有13人入黨。“我在教育子女時,延安精神就是我給孩子們上的第一課。”曹凱老人告訴記者。
2013年,由於年事已高,曹凱感到自己身體情況已難以遠行,便將自家老宅加以改造,建起了延安精神教育基地,設置了10個展室,面向社會免費開放,並親自給觀眾當講解員。為了使家庭每個成員保持延安精神作風,維護家風,弘揚正能量,曹凱又辦起了家庭黨員活動室和家風館。家風館主要陳列內容有孝敬父母篇、兄弟姐妹篇、夫妻恩愛篇、妯娌和諧篇、教子方略篇,讓兒孫們時時都能接受良好家風的熏陶。
這個在延安精神教育下的大家庭,每個成員在生活上相互關心、相互尊重,在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援,家裏充滿和諧的氛圍。曹凱及其家庭先後獲得中央和陜西省、延安市各類獎勵200多次。“別人家的傳家寶是金壺銀壺,而我們家的傳家寶是‘紅色家風’。我要求家庭中的每個人都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通過學習不斷提高個人能力,多為社會作貢獻,多為他人做好事。”曹凱老人笑著説。
家庭文明是社會文明的基石。近年來,陜西省開展了各具特色的家庭創建活動,以“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為抓手,唱響家庭文明主旋律。創建學習型家庭,讓瀚墨書香成為每個家庭和諧幸福的重要元素;綠色家庭引導家庭樹立環保意識,共同打造藍天碧水青山凈土……截至目前,全省共創建“五好”“學習”“綠色”“和諧”“平安”“最美”等各類具有時代特徵、不同類型的特色家庭130余萬戶。“小家”連“大家”,有親情更有家國情,全省廣大家庭在追求家庭幸福中為社會貢獻力量。
以家風破題,激發更多家庭釋放正能量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4月6日,扶風縣家風館傳來瑯瑯讀書聲,40余位孩子和家長正在齊聲誦讀國學經典《弟子規》。
楊梓彤小朋友的媽媽在誦讀完後,十分激動地説:“我和孩子一起參加了家風館的親子經典誦讀活動,這是我們第5遍通讀《弟子規》了。在巾幗志願者老師的號召下,我和孩子現在每天堅持學習兩個小時,希望能幫助孩子品味國學、點亮人生。”楊逸卓小朋友的媽媽也是一臉興奮,她説:“家風館內的教學讓我了解到扶風優秀、厚重的家風文化,尤其是這些經典的家訓集錦,能教會孩子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孩子最近的變化很大,學會了去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這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事。”
據了解,扶風縣家風館2020年9月正式建成並對外開放以來,始終秉持著“傳承家風家訓、講好家庭故事”的初心,不到一年時間裏,組織開展各類宣講活動20余場次,接待參觀學習80余場次,將家風文化和優秀經典以公益課堂形式廣泛傳播,深受家長、兒童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好的家風如同無聲的教誨,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讓後人銘刻在心、代代受益。優良的家風傳承是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燦爛不熄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省婦聯成體系成規模打造“實體家風館+網上家風館+流動家風館”三館合一的立體家風館,建設家風培育示範體驗基地綜合平臺矩陣,在全國率先建立六級“家風館”文明實踐陣地,推動全省100余個家風館、家訓館、家庭主題公園免費開放。全省家風館累計接待省內外團體1000余批次100余萬人參觀學習,網上家風館訪問人次超過500萬。
好家風猶如一股股強大的道德力量,使尊老敬老、夫妻恩愛、鄰里互助、科學教子在三秦大地蔚然成風,也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以家教立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孩子學習壓力大,産生不良情緒,我該怎麼做?”“孩子不願意和我溝通怎麼辦?”“呼老師,孩子早戀該怎麼辦?”……在咸陽市渭城區文匯路街道“呼老師工作室”,全國道德模範、全國五好家庭標兵、省家風家教宣講團成員呼秀珍每月第三周的週五都會準時走進工作室,幫助家長們排解困惑。
呼秀珍年近80歲,是咸陽道北中學一名退休語文特級教師,2018年創立“呼老師工作室”,積極開展青少年教育、心理諮詢、談心談話等活動。
家庭教化是社會道德教化的起點,省婦聯堅持把“立德樹人”貫穿開展家庭教育工作始終,打造專業化、規範化、網路化、社會化、品牌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引導家庭在培育時代新人上全面發力,啟動“書香三秦 德潤萬家”親子閱讀系列“雲活動”、開通全省“親子閱讀雲書館”、常態化開展“把愛帶回家”寒暑假特別關愛行動、實施“慧育中國·山村入戶早教計劃”、組織兒童早期家庭教育骨幹培訓項目……
近年來,省婦聯以實施“百萬家長教育工程”為載體,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有針對性地做好支援和服務家庭教育工作,培養孩子從小形成好思想、好品德、好習慣、好人格,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陜西有1316萬餘戶家庭,這些家庭直接影響著陜西人民的幸福生活,擁有良好家風家教的家庭是社會的穩定器,更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和重要基礎。我們要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切實發揮婦女的獨特作用,引導廣大婦女建設好家庭、傳承好家教、弘揚好家風,以小家庭的和諧共建大社會的和諧。”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龔曉燕表示。(本報記者 楊小玲 通訊員 趙勇)
記者手記
做好小家庭的大文章
楊小玲
陜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經誕生過中國最早且成體系的有關家庭、家教、家風的篇章和著作,如《詩經》《西銘》等。在白河縣,“黃氏家規”以傳統儒家思想中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為核心,激勵著一代代黃氏後人修身立品、艱苦創業,成為當地優秀家規家訓的代表;在具有中華民居“活化石”之稱的韓城市黨家村,戶戶門楣或墻上都有刻于青磚、銘於心中的家規家訓;在“三沈故里”漢陰縣,世代相傳的“沈氏家訓”是陜南地區傳統家規的典範。陜西厚重的歷史文化根基,為我們傳承中華民族家庭美德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滋養。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強調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展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家庭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高瞻遠矚和高遠謀劃。近年來,陜西省各級婦聯組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家庭家教家風的重要指示要求,找準家庭所需、把握婦女所求,有針對性地做好新時代家庭工作,做好小家庭的大文章,準確了解家庭問題、精準對接家庭需求,使全省家庭工作煥發出強大的內生動力。
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我們要重視家庭建設,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以好的家風支撐起好的社會風氣,讓“小家”連“大家”,把家庭夢融入中國夢,在追求家庭幸福中建設好社會與國家。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高艷
(原標題:“小家”連“大家”,家家夢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