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建時評

科技向善還須良法善治

科技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人類文明,科學技術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同時,也讓科技倫理問題日益凸顯。近期,“科技向善”問題引發各方關注,人們在深入思考科技進步與人類幸福、安全的關係基礎上,提出為科技確立合乎人性的發展目標,更多履行社會責任、公益參與。

科技是經濟發展最強有力的引擎,也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蒸汽技術革命促使手工工場生産轉型,邁上機器大生産臺階;電氣技術革命為電氣、重化工、海輪、航空等現代工業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的資訊和高新技術革命,則推動了包括電腦與網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航太技術、海洋技術等的迅速發展,創造出更加便捷、美好的生活。當前,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3D列印等新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呈加速發展態勢,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也為更高效地解決一個又一個社會需求帶來希望。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際網路物流企業不遺餘力地馳援湖北;在脫貧攻堅中,很多網際網路平台啟動惠農助農直播帶貨等活動,帶來了很好的社會效應。

但也要看到,科技在為人類社會帶來高效、有趣與便利的同時,也帶來前所未有的新問題:一些網際網路企業用科技的力量進行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為在競爭中贏得優勢,容易選擇性忽視一些問題,鑽法律空子、打“擦邊球”,帶來風險與隱患。比如,有的企業在資本挾持下破壞市場秩序,有的企業為瘋狂擴張財務造假,有的企業竊取用戶資訊,等等。事實證明,不受監管和約束的資訊無序流動,最終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引導科技向為人類提供安全、健康、可持續服務的方向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與嚮往,“科技向善”應當成為政府、企業、公眾的共識。不管是科技巨擘,還是初創公司,要想獲得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不僅要解決真實的用戶需求,創造用戶價值,更要堅守法律底線,提高道德標線,在“科技向善”的指引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更多對社會有利、對國家有利的事情。

對政府監管部門而言,也要注重監管與約束,防止科學技術被無端濫用。一方面,強化必要的制約與監管,堅決杜絕盲目逐利、打“擦邊球”甚至暗度陳倉的技術濫用。同時,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激勵其通過科技創新增加新動能、新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另一方面,法律法規、監管手段要注重與時俱進,特別是對創新技術帶來的風險隱患加強研判,增強治理的預見性,及時建立預警機制,防止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坐大成勢、造成損失。

“十四五”規劃對未來産業進行了前瞻謀劃,從類腦智慧、量子資訊,到基因技術、未來網路,顛覆性的科技進步令人心潮澎湃。在迎接數字時代的道路上,需要治理方式與監管模式的加快變革。我們看到,疫情防控的追溯資訊中加強了個人隱私保護,電信機構也在開展打擊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活動。再往後,加強網路安全保護、彌合“數字鴻溝”,都大有可為,也需大有作為。(洪樂風)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科技向善還須良法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