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

2020年度陜西省崗位學雷鋒標兵陳偉星:讓群眾走上脫貧致富路

一位53歲的駐村幹部,生命中有22年都貢獻在扶貧事業上。

他,就是西北大學扶貧辦幹部,西北大學幫扶商洛市商州區黃山村的駐村工作隊隊長陳偉星。

“22年前的春天,我受西北大學派遣,跟隨陜西省級‘兩聯一包’駐渭南市合陽縣扶貧工作團,開展扶貧工作。後期又從渭南市皇甫莊村轉到商洛市商州區看山寺村、興龍村、黃山村等地駐村開展扶貧工作。”陳偉星笑呵呵地對記者説,“黃山村可能是我駐村的最後一站,是我待得最久的地方,也是我最難忘的地方。”

陳偉星是2012年到黃山村駐村的。剛到黃山村時,陳偉星被眼前貧窮和落後的景象震驚。

“這個坐落在秦嶺深處的小山村,基礎條件很差,村裏連條乾淨的村組路都沒有,從村頭走進村子20米,我的兩條褲腿上沾滿了泥。當時全村只有1003人,其中一半都是貧困戶,村上也沒有像樣的集體經濟,僅有的養牛、養豬等傳統養殖業也只是家庭副業,技術落後且不成規模。”陳偉星回憶説。

陳偉星意識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村上要有脫貧的産業,貧困戶要掌握謀生的本領,只有這樣,村子才能徹底脫貧。於是,他和村幹部一道,走村入戶,根據各戶的實際情況制訂脫貧計劃,精準施策。

在陳偉星的推動下,黃山村利用西北大學和商州區的資金支援,組織貧困戶發展養殖業,並種植矮化核桃、大櫻桃、藥用皂角、菊芋等符合當地自然條件的農産品。

黃山村4組的貧困群眾李改憲在陳偉星的引導下,決定靠養牛脫貧致富。但是一到冬天,飼料短缺就成了大問題。陳偉星知道後,借助高校專業資源,幫他引進了甜高粱、苜蓿、菊苣等適合牲畜食用的草種。“當時我就鼓勵搞養殖的村民們,在村裏的溝溝坎坎、林下坡邊,能種的地方全種上。”有了足夠的草料,李改憲的牛不但沒餓著,還賣出了好價錢,李改憲本人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此外,陳偉星在村上發展産業期間,還自學農業技術,帶領村民在幹中學、在學中乾,掌握技術要領。如今的黃山村,有230多畝菊芋、400多畝其他經濟作物,年存欄萬隻雞、百餘頭豬、數十頭牛。良好的産業經濟使村民不再貧困,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底不足3000元增長至2020年1.1萬多元。

提起陳偉星,黃山村2組的李志盈一家人有著説不完的感謝。

2016年,李志盈的大兒子考上四川師範大學研究生,二兒子考上西安郵電大學本科。本該是雙喜臨門的好事,李志盈卻因學費發愁得不得了。“憑我在家務農的微薄收入,哪能同時供得起兩個孩子上學!”李志盈回想起當時家裏的情形,忍不住擦拭眼角的淚花,“我當時就跟他們商量,不上學了,早點打工,家裏還能多點收入。”

陳偉星知道此事後,趕忙來勸説:“老李啊,咱們咬咬牙堅持一下,等孩子畢業,到時家裏的日子就好過多了。”

“我記得當時陳叔叔立刻送來6000元,他還拉著父親的手,跟父親講了半天學校裏助學金和助學貸款的政策,這才讓父親同意了我們繼續上學。”李志盈的大兒子李龍説。

現在,李龍考上了西安市公務員,二兒子李浩應聘到西安市一家電子科技公司工作,李志盈一家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作為一名來自高校的扶貧幹部,陳偉星深知教育對改變貧窮的重要性。22年來,陳偉星依託西北大學扶貧資金,在商州區沙河子鎮看山寺村、大荊鎮興龍村和銅川市黃堡鎮安村共建立了3所農村小學,併為這3所小學配備桌凳、黑板、電腦等教學器材,安排學校的老師不定期前往西北大學附屬小學交流教學經驗。自2015年以來,陳偉星還每年組織西北大學學生,利用暑假到商州區黃山村扶貧、支教。陳偉星累計資助97名學生,幫助58名學生圓了大學夢。

22年裏,從關中農村田野到陜南鄉親家中,從現代産業園到田間地頭,一路都留下了陳偉星的腳印和身影,他把美好的年華全部奉獻給了脫貧攻堅事業。正是有著這種奉獻精神,今年3月,他被評為2020年度陜西省崗位學雷鋒標兵。

陳偉星説:“讓群眾走上脫貧致富路,這才是我畢生的追求。”

記者 郭詩夢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讓群眾走上脫貧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