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費連年降 人手“代派”湊 快遞為何總被“門口”簽收
近日,不少消費者反映,春節假期結束以來,自己的快遞不是被直接放在門口,就是未經同意便放在了小區周邊的快遞箱或驛站中,丟件時有發生、取件極為不便。關係用戶體驗的“最後百米”送貨到府服務為何成了困擾消費者的煩心事?
快遞簽收人是“門口”
家住北京市豐台區的劉女士近期發現,春節後快遞員送貨越來越“隨意”,幾次收件既沒接到電話也沒收到短信,被直接放在家門口的腳墊上,物流資訊顯示簽收人是“門口”。“完全不知情,也出現過快遞找不到的情況。”劉女士説,雖然多次打電話投訴反映,但情況依然沒有改觀。
相比劉女士擔心丟件的煩惱,家住海澱區的田女士經歷更顯“坎坷”。她年前網購了一件大衣,快遞物流資訊顯示,快遞員將她購買的物品放在離她家1公里開外的代收點,需要自行前往取走快遞。“為了取快遞,我還專門打了個車。”她説。
根據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
然而,條例實際執行情況卻不甚理想。在黑貓投訴平台中,針對快遞企業的投訴量超過20萬條,近期的部分投訴中,許多用戶反映快遞員沒有送貨到府,涉及多家快遞企業。一位用戶稱,某快遞公司多次把快遞放在周邊超市裏,導致被迫退單,經過多次投訴後問題才得以解決。
違規操作折射行業痛點
送貨到府為何難以達成?一位網點負責人告訴記者,“活多錢少”是快遞員違規操作的“不得已之舉”。以該網點為例,共有約60名快遞員,節後日均派送的快遞量達到1萬單左右,按照公司規定,需派送出至少98%的量,但每單的派送價格卻連年遞減,從前年的2.5元降至去年的2.1元,到今年降至1.8元。
根據韻達、申通、圓通等快遞公司近期公佈的2021年1月快遞服務業務經營簡報顯示,三家快遞公司1月份單票收入同比均有下降,降幅在兩成左右。上述負責人説,為進一步搶佔市場份額,“價格戰”在所難免。去年以來,末端快遞站點的經營狀況就受到了極大影響,“派件越多越賠錢。”這位負責人説,他負責的網點去年賠了約100萬元。
記者調查發現,由於快遞公司相互競爭,壓力層層傳導至快遞網點和快遞員身上。一位負責運送北京石景山區老山街道附近社區的快遞員告訴記者,因考核要求嚴苛,為了保證速度,只能將包裹放置在客戶家門口或小區內的快遞櫃內。
此外,受到去年疫情因素影響,快遞網點人員流失相比往年有所增加。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今年春節以來,快遞網點人員流失率在10%以上。“一部分快遞員因為疫情很久沒回老家,回去後想歇上一段時間再來,還有一些選擇回家就業。”
一邊是越來越多的快遞量,一邊是不斷拉低的單票價格和人手緊缺。春節過後,很多快遞網點不得不尋找“代派”增加人手,避免“爆倉”。記者發現,“代派”類似于網點的臨時工,有的實時結賬,有的月結。一位消費者告訴記者,一次發現丟件後,怎麼也聯繫不上物流資訊顯示的快遞員,經過跟網點投訴才了解到,是臨時找了人手投遞。
行業如何良性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快遞行業仍然處於深度“洗牌”階段,逐漸向品牌化、集中化發展,要從打“價格戰”轉變為“比拼服務品質”,形成良性競爭和健康發展。
首先,要針對快件虛假簽收等行為建立追責機制。
其次,要讓快遞行業擺脫電商平臺的“捆綁”。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分會副會長徐勇説,快遞行業的定價權完全由電商平臺掌握,目前國家郵政局只能對快遞企業進行監管,無法對處於上游的電商平臺進行管理,需要相關部門聯合出臺政策,規定對快遞企業送貨形式區別定價。
最後,將快遞業務納入社區物業管理責任。徐勇認為,快遞行業服務可以和小區物業公司開展合作,設置統一收貨點,由物業人員負責送貨到府或代為保管,小區業委會通過對物業公司的監督,增加了對快遞服務監督的抓手。據新華社
來源:西安晚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派費連年降 人手“代派”湊 快遞為何總被“門口”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