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發區

西安浐灞生態區踐行“兩山論”推進高品質綠色發展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古時折柳送別的灞水之濱,如今成了城市“生態花園”,吸引著西安市民和各地遊客紛至遝來。

西安浐灞生態區因浐、灞兩條水系得名,自2004年成立以來,以生態文明統領城市建設,成為西北首個國家級生態區、國家級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示範區、國家級綠色生態示範城區、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深耕生態文明

浐河、灞河貫穿西安城市東部,是渭河的重要支流,也是西安城市發展的重要“生態留白”。自成立以來,西安浐灞生態區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堅持“規劃引領、高端起步”,探索出“河流治理推動區域發展、新區開發支撐生態建設”的都市型生態區發展之路。

以打造“山水林湖生命共同體”為目標,堅持生態先行發展,城市精細規劃,實施“兩河四岸”綜合提升整治工程,累計建成水域面積1200公頃、綠地面積1000萬平方米,形成以浐河、灞河為核心的生態景觀和城市功能軸線,建成西安城區面積最大的濕地景觀區,將秦嶺與浐、灞、渭三河有機融合,形成連接秦嶺與渭河的重要生態廊道,浐河、灞河地表水質達到地表Ⅳ類,區內動植物的種類、種群數量大幅提升,鳥類從63種增加到237種。

通過生態骨架連接起生態景觀,建成西安世博園、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等多座生態公園,打造西安市民家門口的“城市綠肺”;建設40余公里濱河城市綠道,將城市綠地、河流、交通樞紐、商業街區等有機串聯,構建起生態文明城市有機生態系統,讓全民共用生態建設成果。

踐行綠色發展

西安浐灞生態區按照“生態立區、産業興區、創新強區、開放活區、幸福滿區”的發展思路,堅持綠色拉動、增強産業層次,圍繞綠色經濟、數字經濟、高附加值産業,著力構建以數字經濟為先導,以大會議會展、文化旅遊、現代金融為主導的産業格局,實現“水岸景觀”向“水岸經濟”的轉化升級。

自成功舉辦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後,陸續建成西安世博園、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兩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打造華夏文旅西安度假區,推出西安宋城演藝,聯動區內生態景觀資源,打造西安的“城市會客廳”和文旅“新東線”,成為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發揮生態優勢,持續舉辦西安灞河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等體育賽事,將賽事經濟、體育産業、城市發展、文化旅遊融為一體,打造特色濱水賽事品牌;2018年以來,年平均接待遊客超過2500萬人。

攜手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騰訊雙創小鎮等創新産業項目,搭建網際網路企業成長平臺和先進技術交易平臺;吸引匹克全球新材料研發中心等創新研發企業落戶,建設網信産業園,吸引大批網際網路企業入駐,建成雙創載體45個,累計孵化企業1300余家,科技型企業佔九成以上,逐步構建以創新為引領的現代産業體系,形成“數字經濟産業化、産業經濟數字化”的局面。

構建開放高地

作為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西安浐灞生態區兩年舉辦一屆的歐亞經濟論壇,已成為歐亞各國深化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2020年3月,西安國際會展中心在西安浐灞生態區建成投用,當年即舉辦中國西部國際裝備製造業博覽會等會展會議80余場,參展人數150余萬人,成為西部會展經濟發展重要引擎和西安的城市新地標;建成會展主題産業園區——絲路會展産業孵化園,全力構建會展策劃、搭建、服務配套企業集聚的會展産業鏈。

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安浐灞功能區構建起以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務中心為核心,“貿易之家”、文化旅遊交流中心、雲服務平臺為支點,提供差異化中外政企經貿合作的生態服務體系,貿易交流覆蓋40余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搭建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服務平臺——“通絲路”平臺,為陜西企業“走出去”提供便捷,可覆蓋陜西80%以上的縣域地區,助力“陜西特色”走向全球。

風景成為生産力,綠水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西安浐灞生態區在發展中踐行“兩山論”,實現生産、生活、生態共榮,探索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與城市和諧發展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西安浐灞生態區踐行“兩山論”推進高品質綠色發展)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