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安”27年收藏門票超5萬張
用小門票展示大文化
人們平常大都會將用過的門票隨手扔掉,但從小長在城墻下的“老西安”王源,熱衷於收藏旅遊景點門票,27年收藏門票超過了5萬張,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記錄著西安每一處景點的璀璨時刻。“每一張門票都藏著一段故事,可以從中感受到西安這座城市的發展變化。”
遊玩的美好記憶打開“收藏之門”
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安城墻、兒時記憶中的公園……在王源的門票收藏中,他分門別類系統整理出不同主題,據他粗略估計,收藏的門票在5萬張以上。這些門票都是怎麼來的呢?今年47歲的王源告訴記者,這些門票大多都是他曾經去過的景點或活動使用過的,有的是親朋好友贈送。另外,他經常在週末去大雁塔、大唐西市、八仙庵的一些舊書攤以及南門外的松園淘舊門票。
他的門票收藏曆史要追溯到學生時期。“1985年小學五年級的暑假,父母帶我去寶雞釣魚臺遊玩,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門票也很精美。”拿著門票愛不釋手的王源,最終把它放進日記本裏。
“我一直就有收集整理的習慣,收集可以説是從無意識開始的,真正開始有目標的收集是從1995年參加工作後。”最初作為“收藏小白”的王源對收藏門票熱情很高,只要是自己沒有的票,他都要想辦法收入囊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才對收藏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逐步確定了以陜西省內景點門票為主,全國各地博物館門票、磁卡門票為重點的範圍。
門票變遷反映時代發展
翻開公園門票的收藏冊子,記者看到,這裡還專門梳理了西安早期的15座公園。位於大雁塔的清流園、曲江春曉園、西安盆景園和薔薇園等,已經隨著城市的發展消失了,公園原有的地方改造成了大雁塔南北廣場、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和大唐不夜城。“部分門票的消失,正是歷史進步的見證,現存的許多公園都免費開放了,説明隨著國家在發展,政府為老百姓謀得了更多的福利。”王源説。
王源年幼時在東梆子市街西門裏頭姥姥家長大,一直對城墻有感情,他的城墻系列收藏也是最為齊全的一個系列。翻看城墻不同時期的門票,票面值從過去的幾分錢、幾角錢,到現在的上百元不等,票面風格也大不相同。“上世紀80年代票面多有繪畫、剪紙、雕塑藝術,簡潔卻又不失華美;90年代後,票面逐漸變成了精美的攝影照片。”王源説,門票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手繪版本的門票非常講究版面設計和對稱,有美感而且大方,現如今彩色印刷技術進步之後,門票上一般就直接印上景區照片,顯得很千篇一律了,對於收藏者來説,似乎少了一些樂趣,不過這也代表了時代的進步。
每張門票背後都有故事
王源介紹,陜西歷史博物館奠基典禮的請柬是自己收藏的博物館系列門票中的“鎮冊之寶”,不可思議的是,這張請柬當時是在舊書攤上一堆泛黃的舊紙張中發現的。這張請柬上清楚地標註定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下午三時,在小寨東路十二號舉辦陜西歷史博物館奠基典禮,落款是陜西歷史博物館籌建委員會,並加蓋了陜西省人民政府文物事業管理局的公章。
這些年,王源把門票收藏喻為考驗人的毅力和知識儲備的入場券,從側面鞭策他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面。“收集到一張稀有的門票之後,我會認真研究上面的圖案,再通過一張張門票去搜尋當年的大事件,也可以説收集門票的過程是我和歷史逐漸靠近的過程。”王源説,了解得越多,越想好好守護這些歷史文化。
“我覺得收集的目的除了留住歷史,還有傳遞和分享歷史的一面,這樣才是收集的最大意義。”王源除了收藏陜西旅遊景點的門票,他還收藏了全國各地的門票,票小乾坤大、把玩樂趣多。“只要翻出這些門票,當年的事情仍歷歷在目。”王源説,期待與社會力量開辦門票公益展覽,讓門票走進學校、走進社區,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門票,從門票文化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記者 陳靜
來源:西安晚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老西安”27年收藏門票超5萬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