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博物館説》 雲端呈現中華文物神韻

從國家博物館的“針灸銅人”,到河北博物館的“長信宮燈”;從吐魯番博物館的《大唐西域記》,到武漢博物館的《江漢攬勝圖》;從延安革命紀念館的“小炕桌與《沁園春·雪》”,到中國科技館的“神舟一號返回艙”……辛醜年春節期間,《博物館説》網路短視頻亮相“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百餘件鎮館之寶、國家珍藏由雲端“飛入尋常百姓家”。

由中央宣傳部文藝局、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主辦的這次推廣活動,匯集前三批全部130家國家一級博物館和13家全國重點美術館館藏珍品,以館長或專家為講解人,以短視頻形式,從推動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角度,提煉文物蘊含的智慧、氣度和神韻,展現文物的歷史分量、文化含量、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推動文物“活起來”。

央視科教頻道將於3月1日起播出同名紀錄片,觀眾還可通過學習強國、人民網、光明網、央視網及愛奇藝、快手、芒果TV等觀看,東方出版社將推出同名圖書。

擁有超過186萬件(套)文物藏品、奇珍異寶燦若群星的故宮博物院,在《博物館説》中選擇了“貌不驚人”的石鼓。

多方考證研究或為秦國遺物,歷經劫難文字磨滅殘損甚多……漫長的研究史、坎坷的流傳史,幾分鐘的短視頻,將這套“中華第一古物”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

“《博物館説》的參與單位陣容之強、規模之大,前所未有。”國家博物館副館長白雲濤説,“各文博機構所介紹的文物,都是千中挑、萬中選,見證歷史、承載文明、賡續民族精神的國寶級文物。”

白雲濤介紹,現有可移動文物展出率,就大中型國有文博機構而言,大多沒有超過所藏的10%,有的甚至不能超過5%。“相比於以往文博工作者在文物‘活起來’方面的諸多探索,《博物館説》的亮點就在於形成了規模效應。”

在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羅靜看來,《博物館説》充分發揮博物館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將網路短視頻等最具活力的網路內容表現形式與博物館講解相結合,推動中華文化新媒體傳播,創新文物價值傳播推廣體系。新華社

來源:西安晚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博物館説》 雲端呈現中華文物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