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13處冬奧場館建設持續推進 北京冬奧村今年6月竣工

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腳步的臨近,各冬奧場館建設和預熱活動備受關注。記者今日從北京市朝陽區“兩會”獲悉,朝陽區內13處冬奧場館及設施建設正在持續推進,截至目前,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已正式完工,國家體育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也相繼完成改造,其中“水立方”已實現兩次“水冰轉換”。

據了解,國家速滑館主場館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高度33米,能容納約12000名觀眾。國家速滑館採用全冰面設計,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冰面,它還是全世界最大的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冷系統的冰面。場館平時可接待超過2000名市民同時開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壺等所有冰上運動,賽後實現可持續利用。

“國家速滑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智慧化場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楊平表示,基於5G網路建設,場館引入了“室內外一體化定位導航系統”等技術,就像給場館配備了一顆“大腦”。擁有了“智慧大腦”的國家速滑館,未來將為觀眾、賽事組織和參與者提供優質的觀賽體驗和完備的服務保障。

位於“冰絲帶”的東南方,一座以“水”著稱的體育場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于日前完成“水冰轉換”,實現“水立方”到“冰立方”的華麗轉身。國家游泳中心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將作為冰壺、輪椅冰壺比賽場館。國家游泳中心還利用南廣場地下空間建立了2塊冰面,一塊為標準冰場、另一塊為冰壺場地。屆時,將作為奧林匹克中心區冰壺項目體驗基地,為大眾提供開放的平臺。

國家體育館已完成改造,增加了制冰功能和除濕系統,並在其北側新建冰球館作為訓練館,同步增設更衣室等設施。改建後場館總面積約9.8萬平方米,配置兩塊符合奧運賽事標準的冰球冰面,冬奧會時一塊用於正式比賽,一塊用於賽前訓練熱身。

北京冬奧村預計2021年6月竣工,該地在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將作為居住區,將為各國運動員及隨隊官員提供居住服務,賽後則作為北京市人才公租房,面向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在京無房人才進行配租。

冬奧會主媒體運作中心——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工程將於2021年年底前階段性竣工,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主要承擔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功能。

此外,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公共區正在深化公共區運作設計和運作計劃的編制。國家體育場(鳥巢)、北京頒獎廣場、奧林匹克接待中心、奧林匹克大家庭酒店(含北京奧北辰洲際酒店、五洲皇冠國際酒店和五洲大酒店)、殘奧大家庭酒店、北京冬奧會興奮劑檢測中心等各冬奧場館建設、改造也正在同步推進。

“十四五”期間,北京市朝陽區還將不斷推進“雙奧”園區品牌建設。以冬奧會籌辦為契機,朝陽區將深度把握“奧園”作為世界首個“雙奧”園區的獨特優勢,持續強化夏、冬兩屆奧運遺産的綜合保護和開發利用,提升場館智慧化水準,推進場館利用改造冬夏兩用、錯季復用,形成“冬有雪趣、夏有水戲”的特色品牌。

自冬奧會進入“北京時間”以來,北京市朝陽區每年投入專項資金,專門用於冰雪運動的開展,通過宣傳、體驗、賽事三大板塊,持續推廣冰雪運動的影響力。每年舉辦各級各類冰雪活動600余次,其中“鳥巢歡樂冰雪季”活動舉辦了11年,“冰立方”冰壺場地已啟動“全民冬奧體驗項目”;舉辦第八屆亞洲ISI花樣滑冰賽、“2020奧園杯中國輪滑廣場系列賽事活動”,加快推動“輪轉冰”戰略實施。一系列冬奧項目及活動累計吸引了數百萬名群眾體驗冰雪運動。據悉,未來奧園還將積極打造京津冀冰雪産業旅遊文化帶,助推更多的冰雪産業項目落地。 (記者 蘇向東)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13處冬奧場館建設持續推進 北京冬奧村今年6月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