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融共建”繪就漢濱發展同心圓
通過黨建智慧平臺發佈“保護母親河”志願者招募資訊,很快就有各行各業的50余名黨員主動報名;租住在老城街道的李輝巧雙腿殘疾又離異,從農村到城裏謀生後還是生活得很艱難,社區通過“微心願”對她開展“兜底式”服務,先後協調解決低保醫保、廉租房,送去殘疾車、生活用品及孩子的學習用具,圓了她和孩子的人生小夢想。
這是安康市漢濱區開展“四融共建”的幾個片段。漢濱區地處安康中心城區,各項工作量大面廣,紛繁複雜。近年來,漢濱區牢固樹立城市大黨建理念,探索出組織融合、資源融匯、治理融入、服務融心“四融共建”工作機制,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新路子。
組織融合
盤活基層黨建“一軸心”
城市各領域黨組織與街道、社區融入不夠一直是基層治理面臨的大難題。怎麼破解?
漢濱區通過橫向互聯破“壁壘”、縱向貫通促協調、建強“核心”抓統籌等組織融合方式,將符合條件的18個社區黨組織升格為社區黨委(黨總支),按屬地管理原則,建立市場、物業企業、商圈、樓棟等區域性聯合黨支部21個;吸納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等黨組織負責人作為社區兼職委員,構建各類組織互聯互動的黨建工作格局;建立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體系,深化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明確8大工作職能,健全權責清單和社區服務事項清單,全面厘清事權邊界;將原有科室站所精簡調整為“五辦四中心”,全面提升街道黨工委統籌能力。
水電總廠家屬區老舊小區改造矛盾多發,新城街道黨工委聯合市、區住建部門和水電總廠黨委、建設方安康市城投公司黨委,聯合成立了改造項目臨時黨支部,協調處理各類矛盾,調動業主全程參與。鼓樓社區探索推行社區“大黨委”制,吸納轄區11個共建單位黨組織負責人兼任社區黨委委員,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將119名在職黨員按自身優勢、個人意願劃分為5個志願服務隊,幫助社區解決各種難題。
資源融匯
實現多元共治“一盤棋”
安火路社區地處安康市禦公館小區,社區黨組織通過調動轄區單位、物業公司、業委會等多方資源,拓展社區便民服務陣地200余平方米,協調解決了小區公廁問題,化解矛盾糾紛20余起,排查安全隱患50余處,處理信訪問題3件,提升了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按照屬地統領、市區一體、共駐共建、資源共用工作思路,漢濱區建立街道社區資源清單、需求清單、項目清單“三單”管理,推行“支部制單,群眾點單,黨員、駐區單位接單”服務模式,精準對接群眾需求。以在職黨員“雙報到”服務和黨建共建聯席會為抓手,實行雙向認領、雙向服務。2020年以來,各共建單位與社區簽訂黨組織共建協議78份、共建項目31個、資源共用清單113個,召開聯席會議96次,累計安排105萬元支援社區共駐共建活動。區委將區直單位到社區共駐共建情況納入黨組(黨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考核結果佔機關黨建考核總分的20%,倒逼資源“下沉”。
治理融入
織密綜合治理“一張網”
安康東錦園小區是無物業老舊小區,環境秩序混亂,群眾生活存在諸多不便。小區一處下水道堵塞,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社區居民通過“智慧老城”平臺向街道反饋,工作人員接報後立即協調清理疏通、沖洗消殺。這是漢濱區探索推進網格黨建和智慧黨建資訊平臺建設,推動執法力量下沉,實現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深度探索。
網格化管理兜起民生大小事。漢濱區建立網格黨支部(黨小組)562個,形成街道、社區、網格黨組織管理服務體系,實現“黨建網+綜治網”兩網融合;加強街道綜合執法平臺建設,切實為街道賦權擴能,在4個街道分別成立城管執法隊、市場監管所,納入街道黨工委統一管理,推動執法力量下沉;試點建成“智慧新城一事通”“智慧老城”黨建服務平臺,整合“黨員教育管理、社會治理、雲端監控、志願服務、線上學習、線上活動”等功能,將支部建在“網上”,黨員聯在“線上”;居民通過“隨手拍”“12345”模組隨時隨地發佈意見建議,黨員快接快辦落實群眾訴求。
服務融心
樹好黨群聯繫“一面旗”
2018年,安火路社區老黨員劉成厚,建起了一個愛心驛站,常年為居民提供理髮、縫紉、磨刀、代收快遞等服務。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黨員加入,志願團隊越來越大,服務項目越來越多,真正成為解決群眾小事、難事的溫暖驛站。
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漢濱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作用,著力建設服務型黨組織;整合街道、社區辦公用房等資源,建設4個街道和41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群眾辦事提供“一站式”服務;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到社區志願服務全覆蓋;組建113個志願服務隊,主動對接解決讓群眾“暖心”的小事、難事240余件;堅持“一街道一特色,一社區一品牌”,組織開展教育助學、推薦就業、健康醫療、法律援助等各類志願服務活動1000余場次。
通訊員 郭正鋒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四融共建”繪就漢濱發展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