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 收穫幸福
在上海出生成長,工作後辦廠做光伏生意,我從來沒想過會在38歲後去雲南發展種植、養殖業,走上農業扶貧的道路。而這一切,又是從旅途中一次偶遇開始的。
幾年前,我去雲南香格里拉旅遊,在嚮導的帶領下,來到當地老鄉扎西家歇腳。説實話,剛進扎西家門時,我被屋裏的窘境震撼了——木板搭成的屋裏漆黑一片,雨水順著漏光處流進屋裏。
沒過幾天,我在當地一家咖啡館裏,遇上了上海閔行區的援滇幹部。聽他們講述在這裡的扶貧經歷,我當即下決心要為當地貧困百姓做些什麼。回到上海和父母一説,他們全力支援:“既然要做,就做出個樣子來。”
在援滇幹部的鼓勵和指導下,我和扎西以及村裏154戶貧困戶簽訂了松茸、黑松露等當地特色農産品收購協議,將這些産品銷往上海。我還邀請農技專家教村民如何養殖。後來在當地建立了養殖中心,聘請8名當地村民參與管理,其中便有扎西夫婦。僅工資一項,他們每月就可以增收6000元。
2019年,對口支援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上海長寧區援滇幹部找到我,希望我能幫助當地養殖業帶頭人黃姐拓寬農産品銷路。黃姐是個能人,10年前自己墊資,帶領家鄉的老年人養雞養鴨。由於産品銷路不暢,這幾年把家裏的積蓄賠了進去。
我了解到,當地的哈尼梯田自古出産紅米,營養價值高,但畝産不過300斤。當地農民有散養鴨子的習慣,這些鴨子吃著稻田裏的蟲子,産出的紅心蛋富含硒元素。經過調研,我們決定在哈尼梯田開展稻鴨共生項目。保留原生態的同時,實施標準化飼養,對鴨子進行嚴格品控。紅米則通過製成紅米線、紅米漿等方式擴大銷路。
2020年,我們通過土地流轉集中了168畝梯田,年收購鴨子3萬隻,可以讓170多戶農戶平均增收6000元以上。新建的養殖孵化基地將於今年投産,這裡要建田間直播室,讓消費者能夠直觀感受稻鴨的生長環境。
3年扶貧路,會碰到一些困難,但也碰到許多好心人。在上海幾家農産品流通企業的幫助下,哈尼梯田鴨迅速打開線上線下市場,併入選首批上海扶貧“百縣百品”。
2019年中秋節,我收到扎西正在讀大學的女兒發來的短信,感謝因為我的努力,讓她們姐弟倆可以安心在外地讀書。
我在扶貧路上也收穫了自己的幸福——我和一位在香格里拉支教的上海姑娘相遇相知。現在,我們的女兒已經滿周歲了。
(作者為雲南紅河雲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本報記者田泓整理)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扶貧路上 收穫幸福(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