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

發展産業拔窮根 脫貧致富奔小康

漢中市開展産業扶貧推進精準脫貧紀事

産業扶貧是精準脫貧的根本之策,是告別貧困、圓夢小康的主要途徑,是從源頭上解決絕對貧困問題、拔掉貧困群眾“窮根”,確保高水準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的必然選擇。漢中市産業扶貧5年波瀾壯闊的征程,跑出了漢中脫貧攻堅的新速度;5年成就夢想的奮進,答出了漢中産業扶貧的最優解。

這是産業扶貧的漢中答卷: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和高度重視下,堅持“大産業、大扶貧、大帶動”思路,以加快特色産業培育為主線,以發展産業助農增收為目標,走出了一條具有漢中特色的新時代産業扶貧精準脫貧新路徑。

這是産業扶貧的漢中戰果:累計對66萬餘貧困人口實施産業幫扶,實現了對有能力、有條件、有意願的貧困群眾脫貧産業全覆蓋、中長線産業全覆蓋和技術幫扶全覆蓋。

這是産業扶貧的漢中高度:在陜西省率先建立産業扶貧技術指導幫扶機制,率先建立起以區域公用品牌引領全産業鏈建設的機制,率先建立産業扶貧風險防範機制。全市産業扶貧工作成效連續多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以久久為功的韌力謀産業

彰顯産業扶貧的漢中力量

漢中市是川陜革命老區和國家秦巴連片貧困地區,全市11個縣區中有8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10個革命老區縣、2個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戰打響時,全市面臨的情況是:農業産業基礎弱、規模小、鏈條短,全市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23213戶667357人,貧困人口占到了全省總數的14.4%,是陜西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産業扶貧,貴在精準。市委、市政府把産業扶貧作為厚植脫貧攻堅底氣的制勝法寶,緊盯“産業結構”、聚焦“發展支點”、鎖定“産業體系”,久久為功出實招、亮硬招、下苦功,精準推動産業扶貧,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添動能、鼓幹勁。

針對産業小而全、多而雜等問題,漢中市農業農村部門在深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主導産業整縣推進、擴規模提水準,特色産業一村一品、保覆蓋提效益”的工作思路,謀劃編制《“1+17”富民産業培育支援計劃》《漢中市産業扶貧三年行動方案》。突出“一村一品、村企聯動”,引導村集體經濟與新型經營主體合作發展;配套建設品牌與網路體系,構建“戶有增收項目,村有主導産業,鎮有銷售平臺,縣有産業品牌”的産業“四有體系”;堅持脫貧産業發展與現代農業建設相結合、主導産業與特色小眾産業相結合、産業選擇與市場需求相結合的“三個結合”,構建了茶葉、食用菌、中藥材、果業、畜牧業5大脫貧主導産業,中蜂、魔芋、林下等“X”項地方特色産業的“大産業、廣覆蓋”綜合發展體系。

5年來,全市累計投入各類産業扶貧、小額信貸及蘇陜協作資金127億元,實施各類産業扶貧項目1.8萬餘個,建立産業扶貧基地1826個,2019年農業總産值達401.78億元,是2015年的1.27倍,脫貧産業實現了擴規模、提檔次、上水準。

以紮實有效的行動抓産業

探索産業扶貧的漢中路徑

漢中市將産業發展化為解決突出問題的“利刃”,全力推進“産業發展、主體培育、技術支撐、農村深改、産銷對接、金融支農、模式推廣”7項行動,扶貧、發改、工信、林業、商務、旅遊、市場監管、供銷、財政、金融等多部門各展所長,密切協作,匯聚合力,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産業扶貧大格局。

位於漢臺區北部丘陵的紅星村,一度時期村集體負債20多萬元,村民每人平均收入僅有6500元,是典型的貧困村“空殼村”。2017年紅星村探索以“發展脫貧産業強基礎,引進經營主體增效益,壯大集體經濟促增收”的産業扶貧發展路徑,試點推行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成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將全村100%的土地入股到土地合作社,100%的土地流轉到新型經營主體。招引農業經營主體5家,發展了李子園、蝦稻米、菜園子等脫貧産業,實現了“村有一業、戶有一工、人有一股”,通過收租金、分股金、掙薪金、賺現金,將貧困群眾鑲嵌在脫貧産業鏈上。2020年村集體總資産達500萬元,實現集體經濟積累160萬元,貧困戶每人平均收入達10119元。

5年來,像紅星村這樣的一批批村集體經濟發展先進典型蓬勃興起。園區帶動型的佛坪縣肖家莊村、農旅融合型的城固縣陳家灣村、股份合作型的勉縣安咀村、資産經營型的寧強縣二道河村等等,他們通過發展脫貧産業、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增收,這無一不是産業扶貧精準脫貧的“漢中路徑”在貧困地區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

行進在脫貧攻堅戰場,一組組數字折射出全市産業扶貧的澎湃動能。茶葉、食用菌、果業、中藥材規模分別從2015年的86萬畝、1億袋、58萬畝、142萬畝增長到2020年的120余萬畝、2.1億袋、66萬畝、170萬畝,生豬産能加快恢復,中蜂、魔芋、蠶桑等特色産業加快發展。地理標誌農産品達23個,位居陜西省第一;49個産品通過綠色食品認證,151個産品通過有機認證。不斷成長的農業特色優勢産業為扶貧“造血”、讓致富“生根”。

以精準有效的舉措強産業

貢獻産業扶貧的漢中智慧

勉縣率先出臺“3+X”産業獎補辦法,留壩縣將“四養一林一旅遊”作為縣域主導産業,洋縣以有機産業帶引領脫貧産業發展,城固縣傾力打造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業園區、産業聯盟、自主發展服務5大帶動平臺……

在産業實踐上再創新,在選準項目上再發力,在優化佈局上再提升,全市産業扶貧呈現脫貧産業加快發展、技術幫扶支撐有力、主體帶動擴面提質、農村深改有序推進、發展合力顯著增強的嶄新局面。權責明晰、分工協作的“大扶貧”格局凝聚起全社會脫貧攻堅的“強動力”,具有漢中特色的“5+X”脫貧産業體系已經形成,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底的8164元增加到2019年的11098元。

隆冬時節,寒氣襲人,位於城固縣原公鎮的獼猴桃智慧園區卻是一派繁忙景象,農業科技人員及園區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對獼猴桃做條枝牽引……

近年來,城固縣搶抓機遇,大力引進社會資金和工商資本,堅持高起點規劃、標準化建園,強化品質監管和産銷對接,積極應用大數據和網際網路,建成全國範圍內集約化種植水準、生産技術標準較高的獼猴桃種植基地。全縣引進培育禾和、齊峰等企業18戶,發展專業合作社20個,獼猴桃種植面積超6萬畝,總産量5萬噸,産值逾5億元。

家家有産業,人人有事做。這樣的發展信心,源於引領脫貧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八大模式”。“統建共用”茶産業扶貧模式,解決了前期建園投入和後期茶葉管護問題;“三統一分”食用菌産業扶貧模式,發揮企業菌種生産優勢和貧困戶分戶生産優勢;“村社一體”特色種養集體經濟扶貧模式,把産業發展與集體經濟緊密結合。此外,“三帶一促”果業扶貧模式、“以銷定産”的訂單農業帶動扶貧模式、社會化服務糧油産業扶貧模式、新型經營主體多元帶動産業扶貧模式及電商、光伏、鄉村旅遊業扶貧等新興扶貧模式,都在産業脫貧中發揮了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

硬核政策讓土生“金”,産業扶貧遍地開花,消費扶貧如火如荼,農業招商形勢喜人。全市各級政府緊緊抓住“産業覆蓋、精準幫扶、利益聯結”3個關鍵,各級農業部門創新推行“專項行動+任務清單”管理機制,不斷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精心部署,悉心指導,立下軍令狀,分解任務書,制定作戰圖,季督導、月小結、周調度,緊鑼密鼓常態化推進“四季攻勢”,竭盡全力織密織牢貧困戶在産業鏈上受益的長效機制。

以實幹善為的擔當興産業

書寫産業扶貧的漢中故事

産業有“方”,脫貧有“路”。“産業”二字,串起産業扶貧實幹善為的清晰脈絡。市縣産業脫貧推進組成員部門、村“四支力量”和基層幹部堅持“大産業、大扶貧、大帶動”的工作思路,以幹在實處的擔當、幫在難處的勇氣、補齊短板的決心,全方面、全鏈條推進脫貧産業持續發展,提質增效。

盛夏時節,南鄭區法鎮沙壩村,日産2500公斤黑毛茶的制茶廠機器轟鳴;良種茶葉扦插示範園滿目青翠;山水環繞的獼猴桃産業扶貧示範園生機勃勃……這是沙壩村産業發展的可喜變化。該村結合實際,大力發展茶葉、獼猴桃兩個主導産業和特色扶貧産業,全村新建茶園750畝、栽植獼猴桃100畝4000株、桃樹28畝1200株、大櫻桃1200株,為貧困群眾脫貧增收提供了保障。

漢中市農業農村部門在陜西省率先探索開展“千名農業幹部走訪基層開展産業扶貧”行動,整合技術力量,組建專家團隊,市縣鎮三級1000余名農業科技人員走出機關、走向基層、撲下身子投入産業發展一線;鎮村幹部、“四支隊伍”逐村逐戶定産業、謀項目、搞培訓、教政策,不畏條件艱苦,不分寒冬酷暑,忙碌在生産第一線,奔走在田間地頭。全市實現了技術服務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服務轉變、由課堂培訓向一線實訓轉變、由專家指導向能人帶動轉變。注重樹立標桿樣板,加大典型示範,形成規模效應,全市總結提煉出147個脫貧産業發展模式範例,印發到1010個貧困村、鎮辦和帶貧主體,以點帶面,示範帶動,實現産業脫貧指導服務全覆蓋,為促進産業發展和決勝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的香菇根本不愁賣,愁的是不夠賣!”家住留壩縣馬道鎮花草門村的李正銀自信地説,“現在的政策好,市上合作的‘社員網’幫著銷售,漢中、四川等地的客商紛紛慕名而來,有時候給的價格比市場價還高出一塊錢呢。”

漢中市堅持把農産品産銷對接作為提升産業發展效益的重要路徑,與國內知名農産品電商平臺“社員網”簽署農産品助銷合作協議,通過“社員網”全國性農産品網上批發市場,進行産銷兩端的精準匹配和交易,帶動漢中扶貧農産品上行到全國各地。“京東雲倉(漢中)無界工廠倉”在漢臺建成並投入運營,創新開展“漢貨入滬”“漢貨入瓊”活動,漢中的優質農産品6個小時就能夠到達上海消費者手中。漢中市被評為“全國地理標誌精準扶貧十大典型示範市”,10個貧困縣全部成功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寧強縣躋身全國“網際網路+”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

在去年12月21日漢中發展大會暨“興業在漢中”主題招商周啟動儀式上,陜西省地市級首個由市政府牽頭組織,全品類打造、全産業開發、全過程服務的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味見漢中”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正式發佈。不久的將來,隨著“味見漢中”區域公用品牌的深入打造,必將推進漢中市農業綠色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提高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和市場競爭力,推動農業由增産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促進農業高品質發展。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作答全面小康時代考題,漢中將矢志奮鬥,不懈前行,在秦巴大地上繪就産業興旺的美好圖景,奮力書寫鄉村振興更加壯美的時代畫卷。

來源:漢中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發展産業拔窮根 脫貧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