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西安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1

古城美景盡收眼底 記者 李欣 攝

2

遊客遊覽大唐不夜城 記者 張宇明 攝

3

新建的高新一中實驗中學 記者 馮煒 攝

4

2020年12月23日,首列“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中國·西安”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儀式在西安舉行。首席記者 王健 攝

2021年1月6日,西安市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召開。會前,與會人員觀摩了全市重點項目建設情況,聽取了十項重點工作2020年工作情況和2021年目標任務措施。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奮力推動十項重點工作率先突破,高品質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2021年,西安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十項重點工作實現新突破,全力辦好第十四屆全運會,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奮力譜寫西安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週年。

最美的風景在下一程。

2021年,讓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接續奮鬥,以新氣象和新作為創造西安更美好的明天!

關鍵詞1 推進新時代對外開放  做大載體做優通道做好平臺做強産業

2020

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3670列  新增上市公司8家

以補齊開放不足短板為目標,全力推動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西安市樞紐輻射帶動、平臺賦能作用及要素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綜合交通樞紐網路進一步完善

新開通3條國際客運航線、6條全貨運航線。西銀高鐵與地鐵5號線、6號線一期、9號線相繼開通運營。累計新建5G基站10003個。

開發開放平臺功能進一步提升

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3670列。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穩步推進,“+西歐”國內集結城市達到11個,陸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8.6萬標箱。舉辦各類展會302場。

現代産業支撐體系進一步強化

全市4A級以上物流企業47家,新增上市公司8家,電子資訊規上工業總産值超過1200億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200家。

2021

進出口總值3270億元  實際利用外資突破80億美元

積極營造推進新時代對外開放的政策環境,進一步暢通要素、商品與服務流動,加快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新時代更高水準對外開放。

做大開放載體,高標準建設自貿區,深入推進投資貿易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做優開放通道,做強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西安港進出口貿易額達到150億元。提升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服務能力,做好開放平臺,做強開放産業,推動外貿外資優化升級,進出口總值327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突破80億美元。

■怎麼做?

爭取中央和省上專項資金,完善支援政策,激發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推動新時代對外開放相關産業發展。擬定年度督導檢查計劃,緊盯各項目標任務進展,強化與責任單位協同聯動,形成推進工作的強大合力。進一步修改完善考核辦法,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傳導工作壓力,確保各項目標任務順利推進、高效落實。

關鍵詞2 “生態西安”建設  讓西安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人民生活更美好

2020

優良天數250天創歷史最佳

全市2020年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全年優良天數250天,同比增加25天,其中優級天數56天,創歷史最佳。重污染天數較上年減少13天,首次消除嚴重污染天氣。

全域治水107個年度重點項目6月底前全面開工,112個2021年及遠期項目提前開工,以上219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82.6億元,是往年水利投資的3倍以上,完工107個。河湖治理全面加快,污水治理全面提升,水資源保護全面加強。淺、深層地下水位分別上升0.64米、2.21米,水質改善位居全省第一,成功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

“三河一山”綠道全面啟動。34個子項目建成3個、在建29個。

秦嶺生態環境保護15項重點任務全面完成。保護隊伍陣地前移,爭當秦嶺生態衛士蔚然成風。編制完成1+7規劃體系,79項長效機制全部建成。秦嶺範圍礦權全面退出,生態修復加快推進。在全省率先開展峪口峪道治理工作,15條治理任務全面完成。超額完成小水電整治任務,在全省起到示範作用。完成周至勘界定標試點。完善“四級”網格化管理體系,為全省網格化管理工作探索出一條“西安路徑”。省市秦嶺保護條例宣傳成效明顯。

2021

優良天數再增10天 PM2.5濃度再降6%

打造“全運藍”

重污染天數持續減少,優良天數再增10天,PM2.5濃度再降6%,空氣品質排名力爭退出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後30位。

■怎麼做?

推進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用地結構優化調整,制定《西安市“全運藍”環境空氣品質保障方案》,提前做好十四運期間空氣品質保障工作。

全域治水 碧水興城

按照“治、用、保、引、管”的總體思路,形成“堤固、岸綠、水清、洪暢、景美、管理長效”的水系治理新格局。

■怎麼做?

實行重點任務專班負責、壓茬推進,重點項目倒排工期,挂圖作戰;對重難點問題專題研判、定向督導,及時協調解決。

秦嶺保護 生態修復

按照市委“整治到位、修復到位、保護到位”要求,嚴格執行省市秦嶺保護條例和秦嶺保護規劃,加大生態修復,嚴守生態紅線,打造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西安標桿”。

■怎麼做?

按照省市《條例》重點任務分工,細化重點工作,開展專項督查檢查。嚴格執行省市秦嶺保護規劃,強化自然資源保護,嚴格管控建設活動。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加快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工程造林、小流域治理和峪口峪道綜合治理。建立全市秦嶺保護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嚴厲打擊“五亂”行為,形成保護合力。重點開展保留別墅項目亂搭亂建徹底整治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大巡查檢查力度和執法力度,建立常態化執法機制。加快智慧化管控進程,堅持“人防、技防、物防、聯防”相結合,實現“全天候、全時段、全方位”監管。加快整改銷號,抓好各級各類檢查迎檢和反饋問題整改,按照《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突出問題銷號辦法》加快各項整改問題銷號清零。落實《秦嶺保護專項資金補助暫行辦法》,積極爭取中省資金,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創新宣傳形式,加大宣傳頻次,持續開展省市《條例》《規劃》等法律法規宣傳,提高法律法規知曉率。開展全民護山行動,建立有效舉報機制,營造濃厚保護氛圍。

關鍵詞3 城市規劃建設管理  辦好一場會興旺一座城

2020

地鐵“三線齊發”  累計通車里程245公里

以十四運場館及周邊配套設施為重點,緊抓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展環境治理提升工作。

精心構築城市發展新格局

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構建西安“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新體系,著力打造城市亮點片區,提升西安城市新形象,彰顯歷史文化名城特色。

高品質高標準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完成市級8個體育場館建設,著力推進高鐵新城、西安站改擴建、西安東站等交通樞紐建設。實現地鐵5號線、6號線一期、9號線“三線齊發”,新增通車里程83公里,累計通車里程達245公里。廣安路、朱宏路、昆明路主線橋,西南二環立交等10項快速路和重要節點工程建成通車,快速路骨架體系初具規模。“三改一通一落地”等民生工程完成年度任務,正在推進評估驗收工作。

補足城市管理工作短板

以城市主要幹道、場館周邊為重點,開展“違法建設攻堅戰”“精細化管理集中活動月”等專項活動,城市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成效明顯。完成54處擁堵點治理、全力打造“安全上學路”“暢達就醫路”,城市交通治理工作得到穩步推進。

2021

306項任務助力十四運

聚焦全運會保障和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任務,以場館周邊配套設施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治理提升為抓手,統籌推進規劃編制實施、重點項目建設和城市綜合治理工作,加快構建支撐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規劃體系,補齊城市功能短板,提升城市品質形象,不斷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水準,306項任務助力十四運,推動實現“辦好一次會,興盛一座城”的目標。

推進《關中城市群核心區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西安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等編制,謀劃啟動二環、三環擴能提升和地鐵11、12、17號線規劃建設。圍繞補短板、強功能、提品質,高標準完成建設任務,打造迎全運精品工程,為提升國家中心城市承載力提供有力支撐。以繡花功夫細緻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展示西安良好城市形象。

■怎麼做?

分類梳理2021年重點工作,逐項明確任務、責任、目標和節點;緊盯重要時間節點,在項目謀劃、前期準備、施工工序、品質標準、評估驗收上下功夫,切實打造一批精品工程、樣板工程、民心工程。繼續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進一步優化完善考核機制,夯實工作責任,提高工作實效,全力推進各項工作任務按期按標準完成。

關鍵詞4 優化營商環境  實現營商環境改革“跨越式”提升

2020

獲評“全國營商環境標桿城市”

——在我國營商環境領域首部權威報告《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西安市獲評 “全國營商環境標桿城市”。

——西安市蟬聯《環球時報》評選的“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桿城市”稱號,並獲評“2020年度營商環境創新創優標桿城市”。

2021

營商環境評價進入全國前十

聚焦打造“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目標,堅持系統觀念、全面深化改革,對標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制定出臺“1+18+N”系列攻堅提升方案(“1”即全市總體攻堅提升方案;“18”即18個國家營商環境評價指標攻堅提升方案;“N”即2021年計劃實施的若干項重點工作方案),推動西安市營商環境改革“跨越式”提升,在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實現爭先進位,進入全國前十。

■怎麼做?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推進告知承諾制改革、“一件事一次辦”改革、“證照分離”改革。開展“3個專項行動”,推動實現收費標準最低。開展政策落地專項行動、涉企收費治理專項行動、“降成本”專項行動。聚焦“10個提升”,推動實現辦事效率最高。狠抓“5項重點任務”,推動實現服務水準最優。全面深化“一網一門一次”建設;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進一步提升涉企服務水準;完善營商環境工作機制;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準。

破解“3大堵點難點”,夯實攻堅提升基礎支撐。全力打破“數據孤島”,推動政務資訊系統整合共用;著力補齊信用體系短板,夯實營商環境建設“誠信根基”;破除政策落地“中梗阻”,建設“全流程政策落實落地”系統平臺。

關鍵詞5 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強化要素保障精準謀劃招商

2020

328個重點在建項目  完成投資3696億元

堅持“以項目看發展論英雄”,一月一調度、一季一觀摩,全市上下形成了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濃厚氛圍,為高品質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328個市級重點在建項目完成投資3696億元,達到年計劃131.5%;458個市區兩級重點項目竣工投用,將釋放産能超過1200億元,帶動就業超過15萬人。開闢“凈地出讓、文勘前置、容缺受理”等綠色通道,全年辦結937個項目手續,創歷年最高水準;爭取各類資金1061億元,有力支撐了項目建設。

謀劃2021年市級重點項目740個,總投資2.5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950億元;謀劃“十四五”重大項目682個,“十四五”期間計劃投資3萬億元。

2021

抓好740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

繼續堅持“以項目看發展論英雄”理念,抓好740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推動473個在建項目(續建314個,新開工159個),全年完成投資3950億元。加快推進267個前期儲備項目,力爭20個項目提前開工。

引進投資100億元以上項目2個,50億元以上5個,30億元以上4個。“6”大支柱産業引進項目23個以上;“5”大新興産業引進項目2個以上;“6”大生産性服務業引進項目34個以上;“1”大文旅産業引進項目3個以上。不斷提高産業項目比重,新增實際到位資金中,各區縣、西鹹新區、各開發區主導産業佔其總額的比重不低於45%。全年策劃包裝重大招商引資項目282個以上。全年新設外資企業240家以上,全市實際利用外資總額佔全省90%以上。

■怎麼做?

創新工作機制,落實責任分工,抓好觀摩開工,加快手續辦理,強化要素保障,精準謀劃招商。

關鍵詞6 “先進製造業強市”建設  打造先進製造業西安品牌

2020

“市長特別獎”獲得良好效果

1-11月,先進製造業産值增速24.1%,拉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2%,高於全國、全省4.9和6.2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增速19.7%,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排第1。三大産業集群突破1000億元,分別增長51.7%、15.1%、12.1%。産業項目有效推進。1-11月,總投資1901.3億元的55個在建項目完成年計劃投資120.3%,當年新增産值310余億元。專項活動收效顯著,組織了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西部制博會等43項重大專場活動。特別是“市長特別獎”受到企業家一致好評。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新增國家技術中心1個、省級14個、製造業中心4個。融合發展務實推進,出臺加快5G系統與産業發展實施意見、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計劃,新建5G基站10826個。

2021

形成4個千億級支柱産業  超百億企業達12戶

先進製造業共31項目標,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7%;規上先進製造業總産值增速20%,佔規上工業比重62%;形成4個千億級支柱産業;超百億企業達12戶; 新增規上製造業企業130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8個、專新特精企業50戶,工業雲平臺新註冊企業1600戶。

■怎麼做?

加快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加快實施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産業項目招商,加快産業集群建設進度,加快産業佈局調整優化,加快打造西安産業品牌,加快提高人才培養水準,加快推動深入融合步伐。

關鍵詞7 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讓世界看到更多的西安之美

2020

“千年古都 常來長安”  金字招牌愈發亮麗

加快文旅復蘇,率先出臺加快文旅産業發展15條措施,前三季度,旅遊業總收入佔全省60%,位居副省級城市第4。“十一”假期,西安旅遊熱度位居全國第2,文旅復蘇勢頭強勁。聚焦轉型升級,實施“文旅+”,市民遊客有了更多選擇、更新體驗。

激活文旅消費,《西安千古情》正式上演,“國寶”系列雲上音樂會播放量突破2億人次,“長安夜”夜遊嘉年華點亮西安“夜經濟”,位居2020中國夜遊名城第二,

西安順利入選首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成功舉辦世界文化旅遊大會等。電視劇《裝臺》和《大秦賦》持續推動了外地遊客打卡西安的願望。

2021

全民傳播全域行銷  全球推介西安城市形象

以創建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為抓手,著力推動文旅産業轉型升級,全市規上文化企業營收超過700億元,旅遊業總收入超過1800億元,加快打造文化高地,建設傳承中華文化的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怎麼做?

7月1日前完成興慶宮公園綜合提升,8月1日前完成易俗社文化旅遊街區綜合改造,小雁塔歷史文化片區綜合改造項目二季度開工,西安文化商務區項目基礎設施建設下半年開工,三學街片區改造類項目全運會前完成。啟動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創建,加快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創建,辦好西安文創設計大賽,推出系列文創産品。

加快建設“長安書院”“長安雲”“長安樂”,打造西安公共文化服務“雲”,構建現代化、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網路。

聚焦“相約西安·築夢全運”主題,開展十四運系列文體旅活動。圍繞“千年古都·常來長安”品牌,堅持線上線下、國內國際相結合,組建絲路世界旅遊城市聯盟、參與瀾湄旅遊城市合作,加快西安城市形象的全民傳播、全域行銷、全球推介,讓世界看到更多的西安之美。

關鍵詞8 城鄉融合發展  五個振興一起抓  實現五個融合

2020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成三年行動目標

完成村莊規劃試點修編,形成“四區五類”發展規劃。增強農業穩産保供能力和自給率。“菜籃子”工程名列優秀省會副省級城市;農業科技及機械化率大幅提升,建設14.09萬畝高標準農田,主要農作物良種全覆蓋。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增長7.0%。

農業産業化再上臺階。形成一批中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和農業産業化聯合體,總量全省第一。已建成2個國家休閒農業示範區縣、17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2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成三年行動目標。深化農村改革完成年目標。98%以上的村集體經濟實現“空殼村”清零。

2021

建設大都市功能外溢的主承接區

立足西安城市需求側定位,提升農業供給側水準,充分承接城市功能外溢。堅持城鄉産業、建設、治理一體設計,一併推進城鄉“産業融合、空間融合、制度融合、人才融合、治理融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主要“菜籃子”産品供應充足,五個振興一起抓。

■怎麼做?

開展城鄉融合發展分區定策行動。城六區執行城市規劃,郊五區以區為單元,實施城鄉産業、建設、治理一體規劃、一體推進,建設大都市功能外溢的主承接區。

構建城鄉融合空間體系。大力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共用發展。推動人才下鄉,建立城市人才入鄉激勵機制。形成農村實用人才培養體系。實施鄉風文明工程。

關鍵詞9 保障和改善民生  更好的教育和醫療  更多的幸福生活

2020

完成195所學校建設 新增學位19.4萬個

全市投入資金239億元,完成195所學校建設任務,新增學位19.4萬個。全年培訓校園長教師37.6萬人次,招聘教師7833名。推進民辦義務教育招生制度改革,民辦初中報名人數較2019年下降43.4%,招生入學平穩有序。投入15.2億元重點提升202所公辦學校品質;啟動“新優質學校成長計劃”;實施“三名+”工程,組建市區縣級“名校+”教育聯合體1052個,覆蓋學生107萬人,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

醫院建設項目提質提速。13個醫院建設項目任務全部按計劃完成。

公共衛生能力顯著提升。疾控機構建設項目動工6個、完成選址9個,4個區縣、開發區提前完成疾控中心人員編制任務。建成核酸檢測機構89家、核酸檢測實驗室16個,日最大檢測能力達35萬份,儲備核酸1:10採樣管150萬支。實施17項健康西安重大行動,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西安市高分通過國家衛生城市第三輪復審。

基層衛生能力持續增強。9個區縣級醫院建設項目開工、250個基層建設項目按計劃完成。全市建成城市醫療集團8個,16家牽頭醫院與124個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縣域醫共體,66所上級醫院與基層建立遠端醫療服務關係,縣域內就診率穩定在90%以上,“老百姓家門口的醫院”辦得更好。

2021

新建、擴建126所學校 新增學位10.8萬個

新建、擴建126所學校,新增學位10.8萬個,招錄教師不少於7000名,培訓校園長教師20萬人次以上,遴選220所公辦學校實施“新優質學校成長計劃”,確保“名校+”工程深化升級,確保招生入學平穩有序,辦更加公平有品質的西安教育。

■怎麼做?

加快建設保學位。投入資金137億元,建設126所學校,確保“建一所、優一所”。優化師資強隊伍。實施校園長領導力、教師專業素質提升培訓,培訓20萬人次。優質均衡促提升。實施“新優質學校成長計劃”;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提升基層衛生能力 實現“15分鍾醫療衛生服務圈”

以項目建設促進醫療救治能力提升。加快實施13個醫院建設項目,積極創建8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推動臨床專科水準不斷提高。

以項目建設推動公共衛生能力提升。全面改善疾控機構基礎設施條件,加快21個區縣、開發區疾控機構建設,提高全市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以項目建設加強基層衛生能力提升,實現“15分鍾醫療衛生服務圈”。

■怎麼做?

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全市衛生健康工作“上臺階、提水準”。

提前儲備一批醫學人才,2021年計劃引進碩士以上醫學畢業生500名,確保醫院建成後儘快投入使用。

關鍵詞10 發揮科技創新和人才優勢  推動西安高品質發展

2020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500余家

西安在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中作用更加凸顯。啟動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全國首個硬科技創新示範區、西北首個國家超算(西安)中心等國字號重大項目,累計建成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243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18個,新增20家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基地、示範高校和新型研發機構,技術交易額突破1400億元。

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強化。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500余家,預計達到5000家以上(約佔全省84%),瞪羚企業新增69家。10家科技型企業成功上市和過會,其中5家已上市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38億元,市值總額380億元。

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5.17%,位列副省級城市第一。

重點領域人才引育初具成效。建立“雙招雙引”聯動機制,引進各類人才10.4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515人。遴選支援50個“西安英才計劃”人才項目,新建院士工作站10家、博士後創新基地12家。培訓所需人才36萬人次。

成立“西安人才服務銀行”,保障88名人才子女擇優入學,投用468套市級人才公寓,啟動建設2.6萬套人才保障房。

2021

打造最優人才創新創業生態

圍繞打造絲路科創中心和內陸改革開放人才高地,加快構建區域創新體系,全市技術合同交易額1450億元,本地吸納額350億元以上,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00家以上,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10家。聚焦重點工作引才育才,引進各類人才10萬人,培訓“十項重點工作”所需人才30萬人次,打造最優人才創新創業生態。

■怎麼做?

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和硬科技創新示範區,推動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建成國家超算(西安)中心,加快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等重大平臺建設;實施支柱産業創新鏈建設工程,實現技術突破。

實施創新型企業倍增計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7000家;強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帶動産業鏈協同創新。

圍繞交大創新港等平臺打造環大學科技創新經濟帶;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工程,加快建設新型研發機構。

以重點工程、企業、項目為載體,出臺總部企業人才引育專項政策,遴選100個“西安英才計劃”人才項目,吸引集聚全球人才。

實施先進製造等七大重點領域人才培養專項計劃和“新銳西商”青年企業家扶持計劃。

健全人才發展閉環機制,建成西安人才綜合服務港,實現人才工作綜合展示及政策待遇“一站”服務;搭建“科技+金融”服務平臺,服務科技企業650家以上,提供科技貸款30億元,設立5億元市級人才發展基金;成立西安人才集團,做強做大市場化人才機構。

本版稿件由記者文艷 閆珅 采寫

來源:xiancn.com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西安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