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基層治理“方程式”有了解答 陜西省打出城市基層黨建“組合拳”
西安市碑林區東關南街東關社區近年來以黨建引領強化陣地建設,為民服務水準不斷提升。圖為十二月二十五日,由社區居民自發組織的藝術團在社區提供的場地進行排練。
雖已進入寒冬,但天氣好的時候,家住西安市碑林區海聯小區的申大姐會攙扶著老人走到陽臺曬會兒太陽。在前段日子的老舊小區改造中,申大姐家的陽臺被雙層玻璃封閉起來,陽光照進來,陽臺成了既保暖又視野開闊的“陽光房”。
“抬頭就可以看見藍天,陽光透過玻璃照進來,很暖和,多虧了社區的幫助!”12月20日,坐在“陽光房”裏,申大姐對社區工作豎起了大拇指,也切身感受到了社區黨組織這個“主心骨”的溫暖。
如果説基層治理是一道“方程式”,那麼群眾的認可便是最佳答案。近年來,陜西省堅持做強街道、做優社區、做實系統、做活治理,通過構建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用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格局,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為解好這道“方程式”提供了關鍵路徑。
“不可替代”的街道社區更有力
在西安市碑林區太乙路街道建東街社區工作多年的社區黨委書記陳曉軍深知基層治理的難點和痛點。建東街社區轄區舊樓佔比大,居住人口稠密,公共配套設施落後,已無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
“説句不誇張的話,此前街道的負責人都不敢在辦公室待,群眾有訴求都會來街道要求解決,可工作人員的精力畢竟有限。”陳曉軍坦言,也是因為社區當時的陣地作用沒有發揮出來,才導致如此局面。
面對實際情況,該社區黨委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積極搭建社區黨建共建聯合會平臺,實現對駐區單位、物業、社會組織、志願者等各類資源的有效整合,推動基層治理和社區服務工作全面提升。
老舊小區改造,不僅關乎千家萬戶,也考驗著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能力。 曾經讓人羨慕的漢中市漢臺區無線局家屬院,一度成為無人管理的“煩心小區”,居民楊發勇長期為房屋漏水頭疼,“墻壁都長青苔了,一下雨得拿好幾個盆接著”。
今年6月,該小區成立聯合黨支部,小區治理有了“主心骨”。短短兩個多月,乾淨整潔的廣場、水質清澈的噴泉、修葺一新的圍墻讓人眼前一亮。“現在好了,漏水問題都已經解決了,小區治安也越來越好,我們把房子收拾一下就搬回來住了。”對於治理成效,楊發勇用行動給予肯定。
“隨著城市管理重心的逐步下移,街道社區成為基層治理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陳曉軍告訴記者,“一件件實事辦到了群眾心坎裏,也向大家證明了我們的實力和重要性,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努力做到最好。”
基層治理的“獨角戲”已成過往
寶雞市渭濱區桑園鋪社區是村改社區,之前社區入口處路面破損積水,嚴重影響居民出行。隨著社區吹響“問題哨”,包抓單位及時派人聯繫相關職能部門對路面進行了修復。
“路面修好了,居民心裏也敞亮了。”該社區黨支部書記齊敏説。為解決群眾煩心事,寶雞市建立“街社吹哨、黨員報到”機制,由街道社區及時“吹哨”,市直包抓單位、縣區職能部門派出黨員幹部到一線解決問題。
對於街道社區幹部來説,“吹哨”讓其一時間有了推動基層治理的有力幫手,“面對比較棘手的難題,我們不再唱‘獨角戲’。”齊敏告訴記者。與此類似,西安市開展“民有所呼、我有所行”行動,鼓勵轄區單位的黨員幹部下沉社區,使基層治理逐步變成“大合唱”。
作為西安市新城區的一名“服務員”,新城區委幹部黃貞在一次走訪中,發現陜建六公司小區存在管理缺失、環境臟亂差等問題。8月中旬,她輾轉找到該小區所屬單位總部的負責人反映了此事。沒過幾天,總部派專人現場督導整改,解決了困擾居民多年的難題。
黨員幹部下沉社區,已成為陜西省深化互聯互動,推動融合發展的一個特色品牌。同時,陜西省深化黨組織和黨員“雙報到”活動,全省1.8萬個黨組織和35.5萬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亮身份、定職責、作承諾,把政策、資訊、服務、技術帶到社區。
為了提升為民服務效率,全省各市、區(縣)、街道、社區逐級建立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明確成員單位職責,定期溝通議事,上下協同解決治理難題。
共建共治共用“幸福家園”
對於居住在咸陽市渭城區光輝小區的老住戶來説,以前的居住環境是大家都不太願意提及的。“衛生差到哪種程度呢?親戚來家裏串門,甚至會説,你這哪像是住到城裏了,到處都臟得很。”在此居住多年的姚欣民回憶起往事直搖頭。
不過,這些令人難堪的印象都已過去。該小區所屬的聯盟一路社區黨總支書記解毅感慨,基層治理千頭萬緒,需依靠黨建來引領,比如召開黨建聯席會,對需要協調解決的“大事”、關係民生福祉的“實事”、基層無力解決的“難事”進行共議共商,形成共建共治合力。
在採訪過程中,各級組織部門、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都向記者坦言,堅持共建共治共用,已成為不斷提升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工作水準的關鍵舉措。
“通過強化社區物業黨建聯建、深化社區網格化管理、優化社會組織參與機制等舉措,各地用黨建資源撬動起了社會資源,形成黨組織領導走訪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社會多方參與的城市基層治理格局。”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全省範圍來看,各地創新舉措也帶來顯著成效。例如,延安在居民小區、業委會、物業企業中成立黨支部657個,將黨的組織覆蓋延伸到小區。渭南推廣“居民點單、黨組織下單、黨員和社會組織接單”服務模式,引領社會組織精準對接群眾需求。
“這裡就像我們自己家一樣!”71歲的延安市鳳凰山街道北關街社區居民雷進周,對黨群服務中心讚不絕口。如今,完善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等舉措,已為陜西省做好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記者 周明文/圖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那道基層治理“方程式”有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