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歷史文化遺産成為助推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力量
歷史文化遺産,作為中華民族最獨特的文化標識和精神標識,是堅定文化自信鮮活有力的載體,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深厚滋養。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時強調,陜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要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遺産保護高度重視,多次前往陜西、山西等文化遺産積澱豐厚的省份考察調研,並就文化遺産保護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也強調要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産、非物質文化遺産系統性保護。因此,保護好、利用好歷史文化遺産,無疑是堅定文化自信、彰顯文化力量、助推高品質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路徑。
2020年,西安多措並舉打造歷史文化遺産保護的“西安模式”,並取得了優異成績。首先,西安始終堅持“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理念,不斷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持續推進易俗文化旅遊片區、小雁塔歷史文化片區、碑林博物館改擴建、三學街片區等重點項目建設,將旅遊與文化底蘊高度融合。其次,充分挖掘、利用歷史文化遺産資源,聚焦精品創作,講好西安故事,話劇《柳青》獲文華大獎,話劇《長安第二碗》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劇目,《裝臺》《大秦賦》霸屏央視黃金檔,既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又塑造了富有影響力、傳播力的傳統符號象徵,激發並深化了人民群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認同。同時,充分挖掘、有效整合各類歷史文化遺産資源,加快補齊公共文化服務短板,持續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加快搭建長安書院、長安雲等公共文化“雲”服務平臺,不僅加強了對歷史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展示,更調整優化了西安市文化産業結構。
一年來,西安市統籌西安區域內歷史文化遺産資源,不斷加強對歷史文化遺産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完善歷史文化遺産保護體系,重組歷史文化資源、延續歷史文脈,進一步夯實了發展的文化根基,提升了發展的思想境界,增強了發展的市場活力,補齊了制約發展的公共文化設施短板,擦亮了發展的城市形象,使得歷史文化資源在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現代文化産業體系、拓展國際人文交流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建成中華文明的根脈城市和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提供了強大支撐。
新時期,要充分立足西安文物數量多規模大、朝代多延續長、等級高價值大、影響深貢獻大等優勢,以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為根本任務,牢固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理念,切實增強做好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精神內核和文化特質,夯實工作責任,提高支撐保障能力,嚴格督查檢查,凝聚社會合力,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産、非物質文化遺産系統性保護,加快推進文旅深度融合,持續發揮歷史文化遺産在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現代文化産業體系中的作用,使其成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力量。
(作者係陜西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西北工業大學文化遺産保護規劃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西安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讓歷史文化遺産成為助推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