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釋放生態紅利(現場評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④)
把握好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辯證關係,才能找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點,進而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雙贏”轉變
每年的8月到10月,正值雲南省華坪縣果子山最美麗的時節。滿山的芒果樹鬱鬱蔥蔥,大大小小的芒果挂滿枝頭,空氣中瀰漫著芒果的香甜。漫步山間,龍頭村的村主任冉孟東感慨萬千,“這才是真正的果子山!”
山還是同一座山,變的是生態環境、發展方式。多年前,這裡有遮天蔽日的粉塵、漫山遍野的煤矸石、光禿禿的山林,雖名叫果子山,卻有名無實。多個無序開採的煤礦,讓這裡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曾經,華坪縣是全國100個重點産煤縣之一,全縣財政收入有70%以上來自煤炭相關産業,雖然拉動了經濟增長,卻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談及過往,當地人不堪回首:“煤礦一開,灰塵漫天,環境都被破壞了。”粗放發展不僅影響了群眾健康,而且難以為繼。如何修復並保護好生態環境、如何走好轉型發展之路,成了當地的一個重要課題。
華坪痛定思痛、下定決心,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2013年以來,華坪一邊做“去黑”減法,將全縣礦井從82對關閉退出到13對,減少了84%;一邊做“增綠”加法,實施礦山復綠、荒山補綠。生態理念先行,環保實招落地,立足金沙江幹熱河谷氣候優勢,華坪幫助25家煤炭企業和4.6萬餘名煤炭從業人員轉行轉崗,做大做強晚熟芒果産業,打開了適合當地的綠色産業大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産力”。把握好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辯證關係,才能找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點,進而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雙贏”轉變。2019年,華坪縣芒果種植37.8萬畝,種植面積位列全國第三,從事芒果産業農戶數達到13762戶,全縣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3295元。這是生態涵養的“回報”,也是綠色發展的“饋贈”。
共建綠水青山,方能同享生態紅利。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不是對立的,要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就要把生態環境保護得更好。實踐早已證明,只要在“兩山”之間找到合適的發展方式,生態環境優勢就能轉化為生態經濟優勢,進而助推綠色發展,提升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品質和水準。如今天藍、水清、樹綠的華坪,種下芒果樹,鼓了百姓兜。曾當過礦工的村民李富勇,今年賣芒果賺了40萬元。華坪用實踐表明,越是面臨轉型升級的困難挑戰,越要保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定力。從綠水青山中尋找出路,必定能助推經濟社會發展釋放出寶貴的生態紅利。
良好生態環境是普惠民生福祉,綠色就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底色。如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抓住生態環境品質這個關鍵,創新發展思路,發揮生態優勢,因地制宜選好産業。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就能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讓人民群眾在“詩意棲居”中共用民生福祉、共創美好未來。
(作者為本報雲南分社記者)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綠色發展釋放生態紅利(現場評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