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劇引發全網熱評 西安多個領域獲權威媒體點讚
《用文藝作品為普通勞動者“裝臺”》《看〈裝臺〉吃同款陜西美食,你吃過幾樣?》《“守陵人”集體出場講解,超300萬人次追看這場直播》《西安發現2000多年前秦漢都城“後宮”》……過去一週,陜西文化、陜西文物、西安美食、西安科技等元素頻頻亮相央媒及多家主流媒體。新華網、人民網、央廣網、環球網、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工人日報、北京日報及騰訊、搜狐、新浪等紛紛為西安點讚。
央媒重磅報道陜劇
陜劇《裝臺》12月18日晚剛剛在央視一套完播,央視八套無縫銜接,立即啟動重播模式。其接地氣的劇情、演員真情實感的演繹獲得業界好評一片,《人民日報》《文匯報》更是接連刊登大篇幅評論文章,不吝文筆點讚《裝臺》“歪滴很”!
《人民日報》評論文章《切入生活深處作品才有魅力》指出:“《裝臺》不僅故事內容貼近生活,而且注重通過對普通勞動者的刻畫,積極尋求與時代精神的契合。”《文匯報》評論文章《褪下“美顏”後的〈裝臺〉,留下怎樣的褶皺和滋味》,也對《裝臺》給予高度評價。
與此同時,《用文藝作品為普通勞動者“裝臺”》《〈裝臺〉因“不裝”引來叫好,熒屏為何稀缺這類平民劇?》《〈裝臺〉一亮相就成爆款,底氣在哪?》《〈裝臺〉:敲響了關注普通勞動者的時代之音》等文章迅速佔據權威媒體,光明日報、工人日報、央廣網、北京日報等媒體不惜筆墨解讀《裝臺》成功的關鍵因素。
新華網更是發表原創文章《看〈裝臺〉吃同款陜西美食你吃過幾樣?》,文中褲帶面、肉丸胡辣湯、葫蘆頭泡饃、三秦套餐等悉數登場,央媒全力為西安美食打CALL。
同時,央媒也點讚另一部陜劇《大秦賦》,稱其是“近年來少有的高品質古裝大戲”。工人日報、中國網、中新網、環球網等充分肯定了《大秦賦》對觀眾的強吸引力,以及對於古代禮儀知識的普及。
秦文化成關注焦點
19日,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西安城市文化傳播工作室共同舉辦的“秦人秦風秦文化”大型直播活動讓很多秦粉圓夢。鳳凰網、搜狐、網易、騰訊等媒體分別以《“守陵人”集體出場講解,超300萬人次追看這場直播》《走進秦陵博物院感知文物溫度和國寶守護人情懷》《超300萬人次觀看直播“秦人秦風秦文化”大型直播活動成功舉行》為題進行了聚焦。
“遠觀仿佛仍是原建築,走近才知道是幕布。”網友為何這樣説?原來近日,西安城墻永寧門城樓在施工處貼上同比例照片,供遊客拍照留念的做法,引發媒體關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紛紛發文《景區施工現場變風景線》,肯定城墻景區做法“創意又貼心”。
近日,秦漢櫟陽城遺址2018—2020年考古收穫發佈,2000多年前秦漢都城的“後宮”區域首次被發現。新華網、光明網、鳳凰網、大洋網、中新網、騰訊、搜狐等對這一重磅消息進行了報道。
《新聞聯播》點讚“復興號”動車組
12月20日晚,央視《新聞聯播》“十三五”成就巡禮專欄中,以《高鐵技術持續領先,復興號全系列車組投用》為題,介紹説:“‘十三五’期間,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中國標準復興號全系列車組投入使用,復興號高速列車邁出了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CR300BF型‘復興號’動車組抵達西安動車段,擔負即將開通的銀西高鐵旅客運輸任務。”
新華網也圖文並茂地報道了該消息,稱“銀西高鐵開通後,將有17列CR300BF型‘復興號’動車組配屬西安鐵路局投入運營”。
作為我國複雜程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太系統工程,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攬月返鄉西安航太人依靠科技突破與嫦娥五號深情相擁》《千里轉場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靜候“嫦娥”“回家”》《西安航太動力帶“嫦娥”回家》《“西安造”107台發動機護送“嫦五”順利探月返鄉》等一系列消息經光明網、環球網、新浪、騰訊等媒體發佈,充分彰顯了西安科技的強硬實力。
西安城市文化傳播工作室王瑩
來源:西安晚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陜劇引發全網熱評 西安多個領域獲權威媒體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