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銅川:工廠進社區 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編者按: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陜西省委網信辦、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陜’耀小康路 放歌讚三秦”——第四屆“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旨在深度挖掘、全面展現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進程中涌現出的積極探索、先進人物、典型事跡,傳遞陜西聲音,講好中國故事。本次活動銅川段由中共銅川市委網信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
在銅川市印臺區有一家“社區工廠”,顧名思義,廠內職工多以就近社區居民為主。在強化就業扶貧、鞏固脫貧成果、壯大鎮域經濟的大背景下,這家“社區工廠”成為印臺區就業扶貧的典型樣板。
12月8日,第四屆“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銅川段)網路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來到印臺區北城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社區工廠,深入了解就業扶貧如何助力區域經濟轉型發展。
搬遷居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我家裏有一個5歲孩子,丈夫常年打零工為生,有活的日子一天120元左右,沒有活就沒有收入。我之前一直在家帶孩子,後來移民搬遷,我們全家來到金山水岸小區。當時企業進社區招聘,我看到資訊後試著去應聘。”質檢員李明娥告訴記者。
李明娥説:“開始底薪1200元左右,3個月後開始按照計件工資。現在我主要負責檢驗産品品質,比較複雜的包包一般一天檢查200-400個,簡單一點的600-700個。現在每月兩千多或是三千多不等,這就要看自己的績效情況。”
通過易地搬遷,李明娥一家搬離了配套困乏的山村,入住乾淨明亮的單元樓。同時她們也告別了落後的農業生産,到小區旁的“社區工廠”信達寶利工貿有限公司上班,由農村婦女變為上班族。
李明娥所在的印臺區北城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社區工廠,投資860萬元,總面積2700余平方米,招引銅川信達寶利工貿有限公司經營,該公司是福建泉州華信興瑞有限公司的分公司,投資1000萬元。
據銅川信達寶利工貿有限公司負責人鮑劍介紹:“廠子2020年3月入駐生産,主要以設計、生産加工箱包及相關配套産品為主,年加工出口箱包能力30萬個,産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企業用工70余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3人。投産以來,已加工銷售外貿箱包15萬餘個,實現銷售收入1000余萬元,年産值預計可達2000萬元。”
廠裏另一位貧困戶職工袁繼霞告訴記者:“因為廠子就在社區內,中午下班我還能兼顧接送小孩,一個月增收1700-2000元。”
社區工廠助力脫貧攻堅
自2016年6月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實施以來,印臺區先後使699戶2127人告別深山、搬進集中安置社區的新居。“搬得出”也要“留得住、能致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為此,印臺區堅持把社區工廠建設作為強化就業扶貧、鞏固脫貧成果、壯大鎮域經濟的重要抓手,以銅川市《關於進一步支援社區工廠建設的意見》為基調,構建了“一心輻射、四點打造、多點支撐”的社區工廠發展格局。
紡織加工、板材加工、農産品加工、特色手工藝品加工……如今,各類社區工廠在印臺區移民搬遷安置點遍地開花,切實讓老百姓既能“安居”又可“樂業”。
截至目前,李明娥所在的銅川信達寶利工貿有限公司已帶動100余名周邊群眾就業,其中貧困勞動力15人,每人平均年收入1.8萬元以上。待新廠房投産使用,將再次擴大招工,提供用工崗位500余個,有效解決安置點周邊群眾實現就近就地穩定就業。
而整個印臺區已建成的10家社區工廠,涉及箱包、陶瓷、傢具、手工藝品等多個行業,吸納用工216人,其中貧困勞動力42人,每人平均年收入2萬元以上,年産值達到9600余萬元,有力助推了鎮域經濟快速發展。(淩晨)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