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綜述:我們的家鄉變了樣
一排排房屋整齊劃一,一條條村道乾淨整潔,一項項産業蓬勃發展,一張張笑臉幸福滿滿。曾幾何時,我們的家鄉變了樣。
初冬的陜北寒意漸濃,雖過了花紅柳綠的時節,但趙家峁村那吸引人的旅遊設施和山水相依的風光,依然展現出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到了旅遊旺季,來我們村觀光休閒的遊客天天爆滿。”村民趙彥山説,“趙家峁不僅環境變美了,關鍵是村民收入有保障了。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讓家家戶戶都有分紅,我家今年分紅9200多元。”
這幾年,榆林市榆陽區趙家峁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從一個貧困村一躍成為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全面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典範。2019年,全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2萬餘元。
趙家峁村的改革發展,是陜西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縮影。黨的十九大以來,陜西省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任務,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同時,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邁出堅實步伐。
那山坡,是我們發家致富的黃金地
一顆蘋果照亮全村致富路
“今年的蘋果咱不著急賣,有了自己的果庫,存放半年都沒問題,一定要賣個好價錢。”11月13日,延安市寶塔區柳林鎮孔家溝村村民董流雲説,“半個月以來,通過電商銷售,200箱蘋果賣了2萬多元。照這個賣法,今年的蘋果收入很可能比去年多一倍。”
59歲的董流雲從1986年就開始栽植果樹,發展果園60畝。依靠蘋果産業,他家在延安市區買了兩套商品房,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對於管護果園,老董算是輕車熟路,但每到收穫季節他就犯愁了。蘋果成熟後,因為無法儲存,必須就地採摘賣掉,蘋果價格就由著果商説了算。
今年夏天,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援下,他家建起了冷藏果庫,儲存能力達到100噸。老董説:“有了果庫心裏就踏實了,咱可以等到行情好了再賣。”眼看自家的蘋果産量越來越大,老董的大兒子董江偉索性放棄城裏的工作,回家幫父親賣蘋果。“把蘋果儲存起來通過電商銷售,我們今年的蘋果收入可增加10萬元。”董江偉説。
和老董家一樣,孔家溝村家家戶戶都靠蘋果産業發家致富。全村蘋果種植面積4589畝,其中挂果園4189畝、幼園400畝,是遠近聞名的蘋果專業村。201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860萬元,每人平均純收入2.4萬元,蘋果産業佔農民總收入的80%以上。
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陜西省堅持把發展鄉村産業、促進産業振興作為首要任務,以實施農業特色産業“3+X”工程為抓手,持之以恒推進優勢特色産業發展。蘋果産量佔到世界的1/7,獼猴桃産量佔到世界的1/3,奶山羊存欄達到260萬隻,茶葉、中藥材、核桃、雜糧等50多個區域特色産業優勢不斷增強,成為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收入來源。同時,陜西省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據第三方監測,今年前三季度農産品網路零售額實現107.8億元,同比增長40.16%。蘋果、獼猴桃、棗等農産品深受消費者喜愛。
那村落,是我們魂牽夢縈的美麗家園
廁所革命引領環境全面提升
“盤古到今添佳話,農村告別臟亂差,象徵文明數茅廁,水泥路通千萬家……”這是西安市灞橋區席王街道陳家坡村81歲的陳森道老人,對村裏的環境變化有感而發寫下的詩句。
陳森道是西安某高校退休職工,在市區也有自己的房子,但就是喜歡居住在農村老家。“過去,村裏垃圾亂扔、污水亂倒,尤其是每家每戶的旱廁蚊蠅亂飛、臭氣熏天,農村環境確實差。”陳森道説,近幾年,陳家坡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污水可直排污水處理站,每戶都配備分類垃圾箱,由專人負責收集至垃圾投放站,村裏有保潔員天天打掃衛生。特別是2018年以來,全村59戶農戶的旱廁全部改為三格式無害化衛生廁所,村裏生活環境有了徹底改觀。
如今的陳家坡村,綠樹成蔭,景觀宜人。那房、那路、那廣場,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煥然一新。
陜西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場硬仗,建機制、定方案、出政策,高位推動、系統謀劃、分類實施,先後開展以“八清一改”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清潔行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行動、全面推進廁所革命等一系列整治行動。全省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的行政村實現全覆蓋,43%的農村生活污水、93.4%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85.9%,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新(改)建農村衛生廁所147萬座,其中無害化衛生廁所89.4萬座。同時,全力打造生態宜居鄉村,改善村容村貌,完善管護機制,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那街坊,是我們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建機制開啟鄉村文明新氣象
漢陰縣觀音河鎮水田村村民陳世金和陳世奎因房屋買賣發生糾紛。今年春節期間,身為黨員的網格長陳勇,將陳世金和陳世奎以及他們的兒女叫在一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公道暖心的話語解開了兩家人的心結,使雙方握手言和,又成為親密無間的好鄰居。
水田村有一條涉及30多戶村民、上百畝耕地的生産道路亟須修通。作為鎮人大代表的網格長于支漢將這一情況及時上報,並積極協調徵地修建等相關事宜。幾個月後,這條村民期盼已久的生産道路打通了。
……
漢陰縣創新推行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以“黨員聯繫群眾、人大代表聯繫選民、中心戶長聯繫居民”為紐帶,以管理網格化、服務精細化為路徑,以建立一個高效村級治理平臺為保障的“321”鄉村治理模式,提升全縣鄉村治理水準,使該縣各類矛盾糾紛和案件發生持續下降,連續兩年榮獲省級“平安建設先進縣”。“‘321’治理模式彌補了鄉村治理力量不足,激發了鄉村治理內在活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推進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漢陰縣委書記周永鑫説。
全面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完善鄉村治理機制,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為此,陜西省推進全國和全省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創新鄉村治理方式,不斷提高鄉村治理能力;出臺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若干措施,落實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辦法,建立鄉村治理聯席會議制度,健全村級組織權責清單,完善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深入開展法治縣、法治鄉鎮、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活動,引導農民學法守法用法。
同時,陜西省廣泛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系列宣講活動,展示新時代新農人新形象;深入推進“厚德陜西”道德實踐,全面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各地總結經驗、推陳出新,推行新的鄉規民約,設立“孝道基金”“道德銀行”“愛心超市”等,形成“我的家鄉我來建”的良好氛圍,凝聚起全省實現鄉村振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我們的家鄉變了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