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

陜西西鄉:吊瓜藤下的脫貧故事

屈扶庭拿到新賣的吊瓜子錢,感到很開心。

從合作社工作人員手中接過賣吊瓜子的1439塊錢,68歲的屈扶庭老人高興得合不攏嘴。

西鄉縣位於漢中東部的漢江谷地,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屈扶庭是該縣白龍塘鎮碾子溝村村民,家中有二畝七分地,幾年前,他還只能把地全部用來種水稻,除去口糧一分錢都剩不下。今年即使受天氣影響吊瓜産量不好,前前後後加起來,收入也有4000多元。拿到新賣的瓜子錢,老人臉上笑意不斷。

早些年吊瓜在西鄉還只是分散種植,如今走在路邊隨處可見搭好的吊瓜藤,吊瓜種植在當地已經形成了産業。

漢中宏志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文清。

2014年,在外打工的小夥王文清因看到吊瓜在家鄉內外的差價,而回到家鄉碾子溝村試種吊瓜,第一年畝産就達到3000多元。2015年,在政府部門幫助下,王文清成立吊瓜種植合作社,當年有20多戶加入。老百姓看到能賺錢,隨後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加入吊瓜種植。

回首過去,王文清仍然記得:縣人社局曾給自己貼息貸款數十萬、鎮黨委書記曾陪自己去西安為吊瓜找出路、鎮長曾連夜趕去西安找農業教授給農産品做策劃、吊瓜賣不出去時村民願意讓他賒賬……説起這些,王文清內心“很感恩”。

路邊隨處可見吊瓜藤。

2015年,王文清成立漢中宏志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積極響應産業助脫貧口號,2018、2019兩年投資532萬元,為當地5個村267戶952名貧困戶免費提供種苗、化肥、農藥、技術指導,同時簽訂“保底就高”回收合同,解決農民種吊瓜的後顧之憂,帶動當地吊瓜産業發展。公司下屬簽約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吊瓜種植戶2000余戶,種植規模8000畝,當地分散農戶種植6500畝,合計年産量1450噸。在收購農戶送來的瓜子時,不論市場價多少,王文清每斤都會為他們增加2毛錢作為分成。

賈順江一家搬進移民安置點,家裏乾淨寬敞。

和屈扶庭一樣,田河村四組村民賈順江也是當地種植吊瓜的受益者。今年52歲的賈順江曾在2013年因當地交通條件落後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很多農村人一樣,他早前謀生的手段也是靠外出打工,曾到北京等地做過建築工。在外打零工總是幹一天沒一天,極不穩定,加上家中有老母親需要照顧,他選擇回鄉發展。為了實現脫貧,在村幹部的幫助下,他大力發展吊瓜産業,通過流轉土地,逐年擴大種植規模,現已種植吊瓜13余畝,今年收入3萬多元。加上妻子、兒子在外打工的收入,家庭年純收入已達到七八萬元。

過去老舊的土坯房不見了,賈順江如今搬進了移民安置點,全家四口人只出1萬塊錢,就住進了80多平米的新居。2018年,賈順江順利脫貧。

農閒時,賈順江除了打打零工,還積極參與村上組織的各項技能培訓。據當地村幹部介紹,按照脫貧“四不脫”政策,賈順江仍能繼續享受如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費用減免、醫保報銷優惠等多項幫扶政策。談起現在的生活,賈順江不斷重復三個字:,“沒説的”!下一步,他還想再流轉些土地,繼續擴大吊瓜種植規模。

在帶動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同時,王文清也實現了個人發展,不光公司發展得越來越好,今年10月,在陜西省脫貧攻堅表彰大會暨先進事跡報告會上,王文清榮獲“2020年陜西省脫貧攻堅奉獻獎”榮譽稱號。説起這一切,王文清直言是自己運氣好,“趕上了精準扶貧,沒有大環境,我做不了這麼好!”

來源:中國台灣網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陜西西鄉:吊瓜藤下的脫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