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

走,到朱鹮之鄉感知中國

讓大自然成為最棒的實驗室

res11_attpic_brief (1)

不是到景區或研學基地聽聽講解、看看景點的“旅遊”,也不是參觀、瀏覽、拓展的“遊學”。“研學”,即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科學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起源於美國。2001年首次被教育部完整引入中國,稱為“做中學”,就是讓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利用學到的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研學在國內正處於探索期,所衍生的研學旅行才剛剛興起。在陜西,研學也得到了相應的重視,先後公佈了三批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名單,並要求基地積極研發符合不同年齡段中小學生特點的研學旅行方案、展示課程以及體驗活動,重視研學專業隊伍建設等。

本期,我們圍繞“研學”話題展開採訪,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呈現研學帶給青少年成長的收穫,以及家長教育理念的變化——

“在秦嶺濕地,隊員們分別提取空氣、土壤、水源和植物的樣本,接著帶回實驗室,進一步分析朱鹮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指標。”在秦嶺深處的洋縣文同村,孩子們走進秦嶺朱鹮國際生態研學營地,以“研學+環保”的形式,深入了解朱鹮種群繁衍和保護髮展,開展秦嶺生態多樣性考察,感知中國鄉村面貌。

“大自然是最棒的科學實驗室。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外孩子和家庭,通過浸入式考察研學,在朱鹮之鄉了解朱鹮,認識秦嶺,感知中國。”留美海歸、國際教育專家、秦嶺朱鹮國際生態研學營地發起人侯小瑞説。

孩子們對朱鹮産生濃厚興趣

今年6月,西安國際學校的外籍學生們來到陜西漢中洋縣,在文同村走進田間地頭,尋找朱鹮的足跡,開展淺野觀鳥;在陜西朱鹮國家自然保護區,聽專家講解朱鹮的生物特性、生存現狀、文化意義和未來面臨的挑戰;在朱鹮棲息地,近距離觀察其生存環境和外貌;在保護站,學習朱鹮的繁育過程和種群繁衍。

“陜西洋縣是朱鹮的‘原鄉’,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朱鹮繁育基地和理想家園。從世界僅存的7隻野生朱鹮,經歷多年努力,到目前世界上3000余只野生朱鹮,均是陜西朱鹮的‘後代’。”朱鹮人工繁育中心主任段文斌向大家講述了陜西保護瀕危動物所付出的努力。讓在場的孩子們對這種中國獨有且稀少的鳥類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在陜西讀書,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朱鹮。在洋縣的日子裏,天空時常掠過它的身影,特別美。”西安國際學校美籍學生喬納森説。

就讀于天津某國際學校的郭劉懿山表示,以前對瀕危動物的了解都來自於生物課本,通過研學,大家實際參與朱鹮種群數量統計,對生態網內的朱鹮進行雌雄辨別,完成數據分析和處理。“更重要的是,可以把課本知識轉化為分析和動手的實踐能力。我們還走進農戶家中,了解陜西農村發展的現狀以及遇到的問題。作為國際學校的高中生,我想用自己的實際經歷,更好地向外國同學講述中國文化。”郭劉懿山説。

秦嶺朱鹮國際生態研學營地不僅給學生提供認識朱鹮的機會,還結合科考主題,走進濕地,引導學生完成標本採集任務,探索朱鹮在秦嶺物種裏的重要價值。

生態課堂上,除了國內專家現場授課,還邀請了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知名高校的生態學、社會學、生物學等領域專家,跨越空間給學員線上同步上課,實現跨學科知識融合。

讓青少年在大自然中成長

侯小瑞是西安人,美國教育科技訪問學者,多年從事國際教育課程在中國的落地以及國際文化交流項目。在侯小瑞看來,自然教育在青少年成長歷程中不可或缺。接受“以自然為師的教育形式”的青少年,相比于沒有受過自然教育的青少年,在學習能力、社交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等方面都更優異,受益終身。“基於這一想法,我們發起成立秦嶺朱鹮國際生態研學營地,將研學和環保相結合,以了解朱鹮為切入點,深入秦嶺開展生物多樣性的科考。在形式上,一方面踐行LNT戶外環保(無痕山林,即英文LeaveNoTrace)的理念,身體力行保護和維護當地環境,另一方面,結合PBL(Project-basedLearning)探究式學習教育理念,啟發青少年的科學精神,培養實踐能力。”

“秦嶺朱鹮國際生態研學營地”項目已成為漢中的重點科普項目之一,並於今年10月和漢中市洋縣簽訂了框架合作協議。營地將在朱鹮濕地、長青自然保護區落地,依託豐富的生態、人文資源,形成“一個中心營地,八個衛星研學點”。文同村高家河濕地研學點建設濕地保護展示區和科普實踐區、開展朱鹮瀕危動物科普、秦嶺生態多樣性考察主題研學;八里關姚家溝研學點基於“朱鹮發現地”的特色,建設戶外營地,在目前現有朱鹮觀測站、觀鳥小鎮、民宿、養生谷、日冕廣場等場地基礎上,整合資源,滿足室內外不同形式的研學活動開展場地要求,開發“朱鹮發現之旅營”“朱鹮發現地探索營”“朱鹮瀕危鳥類科考營”等研學課程項目。

“我希望,廣大青少年通過身體力行,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成為不僅具備強大知識庫,更擁有豐富思想、不斷探索力和實踐力的人。”侯小瑞説。

家長看中實踐能力培養

加強與大自然的親密連結,不斷提高孩子的思考和實踐能力。這一教育理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認同。

“我希望我的孩子不僅知識要豐富,更要腳踏泥土,親自實踐,不斷提高獨立思考和認識世界的能力。”郭劉懿山的媽媽郭文霞説,孩子現在正值高三,馬上就要上大學了,如何正確認識世界,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動手能力,極為重要。“研學,不能是普通的夏令營,怎樣啟發孩子思考,提出問題,總結收穫才是家長看中的內容。”

初三學生李雨默的爸爸李藝平時就非常注重孩子與大自然的接觸,週末只要有時間就帶著她進山認識動植物,撿拾垃圾。他説:“洋縣朱鹮自然保護區,孩子前前後後去了3次,第一次是她自己去的,幾天的研學歸來,帶著不少疑問。比如保護朱鹮,少年兒童可以做什麼?當地青壯年逐年流入城市,以後的新農村誰來建設等等。第二次,是我陪著她,帶著這些問題又來到洋縣,走訪了6家農戶,和村民們探討所遇到的難題,深入了解了他們的生活現狀。這對孩子來説,是一次無比珍貴的經歷。對她來説,農村不再是陌生的,大山也不僅僅只是青山綠水,更蘊藏著豐富的寶藏。”

相關連結

日本自然教育學校WholeEarth

于1982年成立,總校位於富士山,日本最大並且是最早建立的自然學校。課程體系包含戶外運動體驗,如森林徒步、洞穴探險、富士山登頂之旅、露營體驗“遊牧營”等。同時開展國際性的研學旅遊項目,通過DO→LOOK→THINK→GROW→DO這樣一個體驗學習的迴圈過程,使體驗和學習聯繫在了一起,讓孩子們在體驗中提升思考能力、想像力、創造力、行動能力等。WholeEarth通過現象式教學賦能營地教育,擴充了研學旅行産品的板塊,成為營地研學旅行的新模式。

印度尼西亞的GreenCamp(綠色營地)

著名珠寶設計師JohnHardy創辦,一所完全由竹子建造的國際營地,令人驚嘆的設計+360度環保教育理念,吸引全球教育界和建築界的目光。如何讓我們生存的環境可持續發展,營地將環保理念貫穿在營員的生活,學習和活動中。親手實踐,親身經歷,全心體驗,360度感受巴厘島文化+戶外營地教育。GreenCamp以巴厘島“熱帶天堂”的優勢為切入口,讓孩子在田園詩般的環境和建築中,深入學習和當地自然、文化相關的各種知識,以打造根植本土和自然的文化體驗為核心點。

本組稿件

記者朱雪嬌文/圖

來源:西安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走,到朱鹮之鄉感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