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法治之美丨劉仁文:行勝於言,政府的模範執法就是最好的普法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建設不能機械等待,地方的積極主動推進及創新完善,對於法治建設意義重大。”11月12日,劉仁文在與陜西省司法廳相關領導談到法治政府創建問題時,有感而發。
對此,劉仁文有自己的理解:“陜西在國家整體的佈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陜西省的歷史文物、環境保護等方面都非常重要,因此,法治的建設對促進陜西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標誌性意義。”
從“全覆蓋”到“更有效”地提供公共法律服務
“隨著打造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全面展開,中國的社會結構和治理方式發生巨大改變,過去單位包辦各種事情,現在好多事情都剝離出來使‘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在蓮湖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大廳,看到前來諮詢辦理業務的人絡繹不絕,劉仁文談到,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外出的人流量增大,使得法律服務變得越來越重要。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仁文在陜西省司法廳座談交流
“人民群眾對法律需求變高的原因是因為整個社會在變化,過去不需要求助於法律的事情現在都需要求助法律來解決,法治消費市場的擴大是一個客觀情況,這對法律服務産品的提供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劉仁文表示。
劉仁文在和工作人員交流中了解到蓮湖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曾榮獲“全國司法行政系統先進集體”的榮譽。他高度肯定他們的這一成績,他表示,透過這扇窗,發現陜西省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做得很到位。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經濟實力弱的人,他們更需要法律服務,這就需要政府來提供保障。此外,還有一些公共利益需要維護,這也是近年來公益訴訟得以推行和發展的原因。希望這樣的先進典型越來越多,讓廣大民眾都能享受到這種服務。同時,劉仁文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工作要從‘有法律服務’轉型到‘有傚法律服務’”他指出,要提高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工作人員的待遇,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從而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務的效果、品質。要從“全覆蓋”到“更有效”地提供法律服務。“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是法治建設的重要環節,要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對營商環境的發展也具有促進作用。”劉仁文表示。
“經濟發展是硬實力,法治發展是軟實力”
法治既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其良性運作的根本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在蓮湖區市民中心,生命週期樹給劉仁文留下很深刻的感受,“這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改進無止境,劉仁文表示:一站式服務的市民中心,使得服務在陽光下開展,一件事跑一趟,極大提高了政府的辦事效率,這使得投資者、創業者能獲得良好的體驗,高效率的辦事方法也會全面促進營商環境的發展。
“十三五”期間,陜西在全國率先制定《陜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條例的制定對於規範市場主體行為,保護各類産權利益,維護公平競爭,完善市場經濟制度,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仁文查看蓮湖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展板
關於營商環境的改善和法治的關係,劉仁文有其獨到的理解。“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及法治的健全與良好的法治生態有密切關係”,劉仁文表示:“以長三角地區為例,其經濟發展和法治發展是同步進行的,二者是互相促進的關係。法治發展基於良好的經濟基礎,相反,經濟發展要有法治的保駕護航。過去一些地區的地方法治環境不好,從而嚴重影響地方的經濟發展。有恒産者有恒心,企業來投資,希望有安全感,對未來各方面有可預期性,政府在遵法守法執法方面做出表率作用,嚴格依法行政,才能促進持續發展。經濟發展是硬實力,法治發展是軟實力,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係。光有硬實力還不行,還得有軟實力。”
同時,他指出對於企業而言,優良的營商環境好比陽光雨露,也是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必要條件。近年來,我國在中央層面不斷採取各種有效措施,致力於優化營商環境,並取得顯著成效。因此以地方立法的方式優化改善營商環境,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提供制度保障,無疑既是一個新突破,也更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意義重大,值得期許。對企業及公民來講,只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都可以去大膽的創新嘗試。
“地方立法要在遵循法治的基本原則前提下開展”
2019 年,陜西通過各種方式向社會公開徵求立法意見達 20余次,召開各類立法座談會、論證會等 60 余次。先後組織對省級機構涉及的地方性法規涉及秦嶺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區域性立法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同時,陜西省對社會關注度較高的《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辦法》首次組織召開立法聽證會,通過聽證會收集社會各界意見建議50余條,提升了立法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聽到這組數字和做法,劉仁文給予高度評價。他也表示:“地方立法應該在符合法治基本原則的情況下再發揮地方的積極性、自主性、創造性。既要符合法治的宏觀要求,又要在地方性知識上做文章。比方説可以結合當地的風俗習慣等,發揮地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劉仁文講到,目前很多地方存在著立法資源的浪費,立法的重復率太高,照搬上位法太嚴重,因此要提高立法品質,避免資源浪費。地方立法要在遵循法理和上位法的前提下,體現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在具體實施辦法、明晰地方標準、增強可操作性上等方面下功夫。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仁文書寫寄語
劉仁文還補充道:“陜西的地位及其特殊,有黃河、秦嶺、延安紅色旅遊基地等眾多文物古跡,如果它們被破壞,那麼不僅對陜西,對全國和世界都是損失,因此,通過加強地方立法保護好這些珍貴的資源對中華民族甚至全世界都有意義。”
“打造一流的法治人才,才能創造一流的法治社會”
作為國家普法講師團的成員,劉仁文在全國參加了很多“雙百”活動(“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見證了國家在普法方面的巨大進步。“這次的陜西之行,我對於陜西省在普法和法治建設方面的印象也很深刻”劉仁文説,“‘誰執法誰普法’要求政府各部門首先自己要帶頭守法,執法者遵守法律是最大的普法,要改進法治觀念,通過法律保障民生,改善營商環境,行勝於言,政府的模範執法就是最好的普法,可以增強老百姓對法治的信心,有了信心以後,才能建立法治信仰,從而促進法治社會的建成。”
同時,劉仁文對陜西普法工作也提出了建議;“陜西地處內地,應該向北上廣等發達地區學習先進經驗;法治人才的培養對陜西省法治建設具有重要作用,應該加大法治人才的培養,發揮本地的法治人才培養優勢。只有打造一流的法治人才,才能創造一流的法治社會。”
(劉仁文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七五”普法講師團成員)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發現法治之美丨劉仁文:行勝於言,政府的模範執法就是最好的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