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生態文明 建設美麗陜西
黨晶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作出重大決策部署,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並就“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具體部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期高度重視,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動指南。
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總體把握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生態文明和社會建設的基礎上,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並將美麗中國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彰顯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戰略地位。黨的十九大報告更是把生態文明“作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明確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繼續強化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心地位,為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確立了方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明確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重要目標。美麗中國建設對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協調人與自然、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順應了當今世界綠色、迴圈、低碳的發展新趨勢,是黨和國家針對我國發展轉型,提升發展品質、改善發展環境所作出的重要戰略抉擇,其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態文明要求,走高品質發展之路,通過生態、經濟、政治、文化及社會建設,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陜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美麗陜西建設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陜西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途徑。當前陜西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同樣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陜北區域生態脆弱,關中區域生態建設不平衡,陜南區域生態環保壓力大,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尤其任重道遠。美麗陜西建設就是以解決自然生態環境問題和經濟社會問題為突破口,遵循新發展理念,在綠色發展觀的指導下,立足“追趕超越”目標,落實五項要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好高品質發展之路。
建設美麗陜西應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生活理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十四五”時期要使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生産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要倡導綠色、低碳、迴圈的生活方式,追求經濟、生態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引導居民和建設主體加深理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加快轉變生産生活方式,加速推進美麗陜西建設,同時推動區域內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建設美麗陜西有助於改善陜西生態系統及人居環境。區域生態系統和人居環境的改善是美麗陜西建設的重要內容。要以生態系統修復、環境綜合治理與整體保護以及人居環境的優化為抓手,善待自然環境,統籌協調、科學開發利用區域內的自然資源,保護好山水林田湖草,打好藍天碧水青山凈土保衛戰,做好資源開發區的生態系統修復和城鎮綠化建設,優化利用土地資源,提升空間環境的宜居性。
建設美麗陜西要和鄉村振興相銜接。美麗陜西建設能夠使更多的地區貫徹新發展理念,針對自身發展實際,著眼于鄉村振興,走綠色發展道路。通過審視自身的優劣勢,充分發掘一些區域性農業生産特點,創新性地發展出更多新的綠色農業經濟模式,推動陜西美麗鄉村事業發展,改善農民生活,促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建設美麗陜西要和推進協調區域發展相結合。陜西省南北經濟發展模式和規模的差異較大,區域、城鄉發展不平衡情況較為明顯,美麗陜西建設須以解決區域發展的協調推進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使各地充分利用自身條件,因地制宜,通過協調發展綠色經濟,使經濟向技術密集型和集約化方向發展,縮小區域、城鄉差距進而推動區域和城鄉一體化,促進共同發展、共同富裕。
(作者為西安工業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推進生態文明 建設美麗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