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推進車位建設 整合停車資源 西安多措並舉緩解停車難

近兩年來,西安市每年新增機動車40余萬輛,保有量已達到380萬輛,居全國第7位,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停車難問題日益凸顯,找車位、蹭車位似乎已成為有車一族的必備技能。

如何緩解這一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普遍難題?今年西安市積極推進公共停車場建設,中心城區計劃全年建成5025個停車泊位,目前已超額建成7467個;充分利用閒置用地,建成臨時停車位5363個;結合老舊小區改造,施劃增加停車位;針對不同時段和區域的車輛停放需求,開展錯時共用停車,提供停車位16993個;探索“海綿停車位”,在道路兩側施劃夜間免費限時車位912個,全力緩解市民停車難問題。

創新設置“海綿停車位”緩解停車難

“小區車位一直比較緊張,以前回來晚了都沒地方停,現在有了夜間車位能緩解不少。”華城國際社區居民梁先生告訴記者,車位開放時間是晚上9時到第二天早上7時,剛好與上班時間錯開,非常人性化。

梁先生所在的華城國際社區位於西安南郊電視塔附近,共有居民3500余戶,僅有420個停車位,停車位供需矛盾突出。此前,小區車位停滿後,不少車主都把車停在附近的長安西路上,雙排停車,斜向停車,在道路中央停車,擠佔斑馬線,消防通道等亂象層出不窮,嚴重影響安全和城市形象。交警雁塔大隊長延堡中隊多次執法整治後,交通秩序明顯改善,但停車矛盾並沒有得到實質緩解。

為緩解難題,今年7月份,經交警、城管、街辦、社區、業委會等多方協商,在長安西路快、慢車道兩側設置的300個夜間限時車位應運而生,早上7時至夜間9時路段車流量大時,長安西路沿線禁止停車;夜間9時至次日7時,交通流量較小,允許車輛免費規範停放,形成了“白天釋放車輛、夜間吸收車輛”的效果,類似海綿特性,取名為“海綿停車位”。

交警雁塔大隊副大隊長裴劍介紹,長安西路“海綿停車位”投用以來,日均滿足停車需求約500輛次。隨著治理力度的加大,絕大多數車主都能按照約定方式停車,實現了良性共治共建。此後,西安交警合理利用有限的道路資源,在夜間通行需求減少,停車需求旺盛,小區自身難以解決停車問題的支路、背街小巷,選擇27處點位試點設置“海綿停車位”912個,供市民夜間免費停放。

為規範“海綿停車位”停車秩序,交警部門一方面將加大宣傳力度,呼籲車主文明停放、及時駛離;另一方面對於不按規定時間停放,雙排、多排停放的,進行勸離或處罰,嚴重影響交通的進行拖移。此外,西安交警還在全市設置53處60余個如廁車位,方便群眾如廁停車;在便民市場周邊設置限時15分鐘臨時停車位,方便群眾臨時購物停車。

改造改建停車樓滿足停車需求

停車難成為普遍問題的當下,一些老舊小區的車位供需矛盾更為突出。如何調整老舊小區車位規劃,擴充、深挖停車資源,成為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的重點。

市民田女士家住新城區康樂路華山十七街坊小區,對於小區的停車難問題,她和鄰居們深有感觸。華山十七街坊小區是西北工業集團華山廠家屬院,建於1984年,共有住戶1941戶,僅有360個地面停車位,卻常常停放著600多輛車,停車位嚴重短缺。“以前下班回來晚了車位基本就沒了,在院子轉半天,最後只能找空隙地方見縫插針地停下。”田女士告訴記者,停車位緊張也造成了停車秩序亂,部分小區消防、出行通道被車輛佔用,影響了小區環境、居民正常出行。

為解決停車困難的現狀,消除安全隱患,西北工業集團籌集資金3000余萬元,協調將小區原物業辦公樓拆除,基礎上修建停車樓,為滿足今後物業、社區的辦公需求,停車樓一樓保留相應的空間。施工期間,街道、社區主動對接,協調相關職能部門解決天然氣施工隱患、樹木移栽等問題,及時做好群眾工作。

嶄新的停車樓、智慧停車系統、完善的指引標識……11月10日,記者在華山十七街坊小區看到了已經投入使用的停車樓,停車樓共6層,樓內停放了不少車輛,在大樓南側,社區、物業也已入駐。“停車樓10月初投入使用,可提供290余個車位,加上地面車位,基本上能夠滿足居民停車需求。”長樂中路街道辦副主任羅保軍告訴記者,小區地面車位也進行了重新規劃、設置,並利用隔離墩規範了車輛停放。

作為新城區“三改一通一落地”首批改造項目,海納物流小區的停車位在改造過程中也進行了升級、擴容。小區通過將原有的違建進行拆除,騰出空間部分用於物業、社區辦公,剩下的進行生態停車位改造。羅保軍介紹,生態停車位即在綠化上鋪設地磚,既可以改善小區環境,還能為小區增加10余個車位,而此前小區僅有車位約40個,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小區停車難問題。

新建增加車位供給緩解車位供需矛盾

拆舊立新,西安市華山十七街坊新建的停車樓提升了居民出行幸福感,今年以來,全市也在不斷創新管理手段,盤活資源、挖掘潛能、增加供給。

公園景點周邊往往人流、車流密集,但由於一些場所修建時間較久,配建車位不足,常常會出現遊玩車輛佔用周邊道路資源的情況,不僅影響市民群眾出行體驗,也影響了正常交通秩序。針對這一情況,長安區充分利用閒置用地,在公園周邊探索建設大型停車場。

其中,位於南長安街的樊川公園配套停車場,佔地面積約2.53萬平方米,設置停車位500個,目前停車場已正式對外開放。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去哪兒都得先考慮方不方便停車,樊川公園停車場非常大型,停車位比較多,週末帶孩子玩不用擔心車沒地方停,最近每到週末都會帶孩子來這‘打卡’。”

此外,長安區還規劃建設了崔家莊西側停車場(中央公園配套停車場),佔地約20畝,計劃建設停車位300個,充電樁25個,兩處停車場將有效緩解南長安街南段和西長安街群眾停車難問題。

為擴容車位總量,灞橋區在停車需求較大的區域周邊,充分利用暫無建設計劃的城市代徵道路、代徵綠地、待開發用地和城中村改造騰退空地等市政閒置用地,建設兼具城市綠地功能的生態型公共停車場。

其中,紡四路與鹿原街十字南側為預留的規劃道路,暫無建設計劃,長期以來堆放雜物,既浪費土地資源,又影響城市環境,為此灞橋區對該地塊進行集中整治,建成了生態停車場,停車位達129個,既盤活了閒置資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方便了群眾停車、美化了環境,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據了解,2020~2022年,灞橋區計劃新建停車場18處,車位2000個,其中2020年計劃建成停車場7處,建成後將增加停車位571個。

為進一步緩解轄區唐都醫院周邊停車位緊張的問題,交警灞橋大隊與區政府相關部門積極配合,目前,協調人民日報西安印務中心家屬院面向社會提供70個停車位,灞橋區政府、區住建局等機關單位共計開放錯時共用停車位70余個,有效緩解了周邊車位供需矛盾問題。

記者馮曉瑞

來源:西安晚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西安多措並舉緩解停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