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合作

兩岸媒體人攜手“秀”出最美四川

第三季“掌上蜀show”圓滿收官

近日,由四川省臺辦主辦的第三季“掌上蜀show”兩岸新媒體體驗采風活動在成都圓滿落下帷幕。在為期8天的時間裏,由20余名兩岸媒體記者和台灣青年拍客組成的采風團深入探訪成都、遂寧、南充、巴中等地,在領略自然風光的同時體驗獨特的巴蜀歷史文化,見證鄉村振興發展成就,並通過新媒體平臺向台灣同胞分享四川故事,攜手“秀”出最美四川。

直播帶貨助産品擴銷

在遂寧市蓬溪縣拱市村,一場“臺式叫賣”直播帶貨活動正在進行。透過鏡頭,采風團的臺青們紛紛化身帶貨主播,同農戶一道推介當地的富硒“金薯”、佛蓮大米等特色農産品。

為了幫助産品擴銷,體驗直播帶貨的台灣青年自媒體人梁中瀚可謂做足了産品調研。“我帶的産品是千葉佛蓮,是拱市村數十年精心培育極具區域特色的花卉,同時也是觀音文化重要的物質載體。”

在直播平臺旁,臺青演員李喬昕和邱宇婕正在排練待會兒上場的“小橋段”。她們準備拿出專業表演的“看家本領”,用更加生動的方式推介拱市村的優質佛蓮大米,“希望能夠引起更多人的興趣和關注”。

在“兩岸玩透Talk”節目主持人森哥看來,此次直播不僅僅是簡單的帶貨,還可從帶貨中看到當地的産業扶貧歷程與故事。“産業扶貧的每一步都不是那麼簡單和容易的。老百姓如何轉變觀念,從種植普通的紅薯轉變為營養價值、性價比高的‘金薯’,這都要考驗幫扶幹部的能力。”

2008年以前,拱市村還是一個經濟發展滯後,一條通村水泥路都沒有的貧困村。在當地扶貧幹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拱市村修道路、興水利,在鞏固養殖業、壯大種植業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鄉村旅遊等特色産業,僅用了5年時間就摘掉了“貧困帽”。

“很高興能夠有機會代表台灣青年,用直播帶貨的方式體驗拱市村特色産業和鄉村振興成果。”梁中瀚説,希望自己也能夠出一份力,讓更多的人了解、選擇這裡的特色農産品。

“台灣女婿”與“龍蝦自由”

走進巴中市恩陽區柳林鎮過街樓村的川臺緣特色澳蝦養殖基地,空氣中瀰漫的鮮香味不斷挑動著采風團成員們的味蕾。

鹽焗大蝦、蒜蓉龍蝦、麻辣香蝦……一頓龍蝦盛宴之後,采風團成員們不但“大飽口福”,還體驗了一把趣味“釣龍蝦”,大家不禁感嘆“原來巴中早已實現了‘龍蝦自由’”。

讓巴中實現“龍蝦自由”的正是臺商蔡政諭。2013年,蔡政諭來到巴中工作發展,作為一個熱愛美食的“台灣女婿”,他在生活中發現了這裡潛在的商機。

“川渝人喜愛小龍蝦,巴中的氣候條件又適合養殖肉多塊頭大的澳洲小龍蝦。”2017年,蔡政諭帶著技術和資金創立了川臺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並在這裡開啟了自己的特色澳蝦養殖事業。如今,他養殖的澳蝦已經走出巴中,端上成都、重慶、西安等地的大眾餐桌。

蔡政諭告訴記者,“龍蝦自由”的實現與當地各部門給予的支援幫助密不可分,尤其在産業路硬化、基地用電改造、協助解決生産生活用水等方面,獲得了150多萬元的政府資金支援,幫助企業平穩度過初創波動期。而澳龍養殖業的發展也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並通過土地流轉促進當地村民增收,助推經濟發展。

“他們不僅是我的員工,更是我的家人。”蔡政諭表示,未來企業將與村民開展更深入的合作,向他們傳授專業養殖技術知識,幫助他們致富。他希望采風團能把自己在川生活創業經歷分享出去,吸引更多台灣青年融入大陸發展。

巴蜀歷史文化新體驗

“能夠到漢桓侯祠體驗三國文化,對我這樣的‘三國迷’來説,有著很大的啟發和收穫。”站在漢桓侯祠旁,台灣ETtoday新聞雲記者魏有德意猶未盡,“還想再逛逛,還想再回味”。

漢桓侯祠坐落于南充閬中古城,其佈局嚴謹、構造別致,既有雄偉壯觀的氣勢,又幽雅精美。雖頻遭兵火毀壞,但累毀累建,是一處重要的三國文化遺跡。

古城內,采風團成員們還欣賞了一場特別的表演——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拓展項目”川北王皮影第七代、第八代傳人表演的皮影秀。舞臺上,一個個皮影隨著鑼鼓聲舞動,活潑靈動地表演著歷史、民間以及現代故事。感嘆演員們技藝精湛之餘,臺青們也親自上陣,隨著音樂律動即興發揮,體驗了一把充滿“臺味”的皮影“蹦迪”。

在南充,與閬中古城齊名的便是始建於蜀漢建興年間的萬卷樓,這裡曾是西晉著名史學家、《三國志》作者陳壽治學和歸隱之所。萬卷樓之上,臺青們紛紛“戲精附體”換上漢服,伴著粉墻、黛瓦、朱檐等魏晉時期特色建築元素,在三國文化的源頭上演了一齣“穿越劇”。

“我們打算用‘穿越劇’的形式,活潑、趣味地記錄和展現三國文化的風采,從而傳播給更多的人。”臺青、自媒體人韋廷表示,希望有更多台灣朋友能夠透過我們的視頻,認識、了解到一個更為鮮活的四川。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兩岸媒體人攜手“秀”出最美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