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

“抓産業、帶就業” 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近日,2020年陜西省委統戰部“統戰宣傳基層行”採訪團隊走進寶雞市金臺區,採訪民革陜西省直屬文史館支部主委、金臺區政府副區長崔琳助力脫貧攻堅的故事。

金臺區作為城市區,與片區縣相比,貧困人口相對較少,但城鄉二元結構突出,尤其是因殘因病致貧貧困戶偏多,脫貧任務依然艱巨。區上把全區9個涉農鎮街和重點部門劃為4個戰區,區級領導分片、分行業牽頭督導、協調落實。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全省脫貧成效考核被評為“綜合評價好的縣區”,為寶雞市非貧困縣第一。

金河鎮永利村距離寶雞市區車站4公里,總面積3.2平方公里。全村轄11個村民小組,1920人,76名黨員,3200畝耕地。副區長崔琳為聯繫包抓金河鎮永利村的領導,在多次深入村組走訪調研的基礎上,對村級發展提出了“抓産業、帶就業”的思路。指導區人社局全面推行“三化一覆蓋”就業扶貧新舉措,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構建産業+就業扶貧長效機制,以産業帶就業,以就業促脫貧。截止9月底,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4532戶13928人中有勞動力的3357戶6892人,其中有就業創業意願的6706人全部實現就業創業,“零就業家庭”全部動態清零,完成了省市要求有就業意願勞動力的貧困家庭實現至少一人就業的目標。此舉促使全地區實現了每戶1人穩定就業,産業、就業互為支撐的“雙保險”。

産業+就業是穩貧關鍵所在。為發展産業、為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18年以來,崔琳先後聯繫省內外産業發展特色鮮明、優勢顯著的示範點,讓村級班子走出去長見識,學方法,引技術;指導村級以“三變改革”為契機,盤活土地,發展集體經濟,在金河鎮永利村建成佔地71畝的水氣迴圈沙培蔬菜大棚10座,新建千畝優質桃園、對700畝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葡萄園進行提升改造,建設500畝七彩油菜花海發展鄉村旅遊,2019年村集體經濟實現零突破,産值達到157萬元。産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帶動了全鎮8個村的貧困戶增加收入,2019年為金河鎮214戶貧困戶分紅29.4萬元, 2020年為金河鎮288戶貧困戶分紅39.48萬元。

“永利村計劃在三至五年內,著力打造成近郊鄉村旅遊村,實現三月賞千畝桃花、四至五月花海遊,採摘大棚內綠色蔬菜,吃農家特色飯;六至八月採摘鮮食葡萄和珍珠棗桃;九月採摘品嘗晚桃秋雪蜜,使全村産業鏈不斷延長,形成良性迴圈。”在永利村調研點,崔琳説。在崔琳的指導下永利村充分利用花海遊促進了蔬菜瓜果的銷售,以鄉村旅遊提高了村民的環境衛生意識和整體素質,以田園花海建設促進了村容村貌的大提升,産業發展帶動了村民就近就業,實現了“兩業齊飛”,從而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貧困戶的收入穩起來。

就業扶貧既是實現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增收、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長效之策,也是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接續推進減貧工作的關鍵之舉。記者了解到,崔琳提出的“三化一覆蓋”(就業平臺數字化、服務團隊專業化、用工招聘常態化、資訊到村全覆蓋)建成區級就業服務大廳、鎮級就業驛站、村級服務站,開發“就業淘寶”雲平臺,培育6個村鎮工廠和4個就業基地,吸納了貧困戶就地就業。

實現貧困群眾就業收入持續穩定的核心是建立健全就業扶貧長效機制。為此崔琳高度關注貧困戶和一般農戶的就業情況,建立了保證群眾穩定脫貧的長效工作機制,指導村級成立村級聯合勞務組織,在金河鎮永利村立足,輻射帶動四個村的87名貧困勞動力,圍繞産業項目發展,有計劃地安排有能力、有意願的貧困勞動力就業,一方面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問題,另一方面也為農業産業項目提供了穩定的勞動力供給。

今年以來,在金河鎮永利産業園內的就業人員從2月份的73人達到了10月份的110人,穩定就業人數達到50人以上,其中有22名貧困勞動力先後在産業園就業,産業園每年發放勞務工資近120萬元,有效增加了群眾收入,特別是就業扶貧實現了貧困群眾收入的持續穩定,實現了脫貧效果的可持續性,推進了穩定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袁相龍)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