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好看”關鍵“好住”西鹹新區積極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民生實事工作
沉寂了七八年的西鹹新區涇河新城城關信用社家屬院最近又熱鬧起來。
“在我們的鄰居微信群裏,大家都商量著儘快為家屬院辦理天然氣,爭取早日重新搬回來。”家住西鹹新區涇河新城涇幹街道辦城關信用社家屬院66歲的袁秋英説。
2020年西鹹新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切實改善小區環境,完善小區功能,提升群眾生活品質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民生實事工作。
城關信用社家屬院,這棟4層的住宅樓能住19戶,可長期住在這裡的只有包括袁秋英在內的兩戶人家,好好的房子為啥長期沒人住,家住一樓的袁秋英最清楚其中原因。
“這棟樓的下水主管道堵了很多年。只要樓上一住人,我們家廚房、廁所的下水管就要往上涌污水。前幾年為這沒少跟鄰居們鬧意見。”袁秋英回憶説。從1994年起,袁秋英就住進了當時新建的城關信用社家屬院。8年前,袁秋英發現自己家的下水管道時常有臭味。由於家屬院是老小區沒有物業服務,袁秋英只能自己排查原因,發現可能是家屬院的下水主管道不通暢導致的。
“從那時起,只要一有臭味,我就找人來疏通下水主管道,情況就能緩解一段時間。”袁秋英説。儘管如此,下水管不通越來越影響家屬院居民的生活。袁秋英家的情況最嚴重,只要樓上住戶洗個碗,袁秋英家的下水管都能往上涌污水。三樓的住戶由於生活污水下不去,只好從廚房接了根管子到屋外,直接將污水從三樓墻外排下去。
污水排不出去,家屬樓就無法居住。幾年間,樓裏的住戶陸續搬走,最後只留下了一樓的兩戶人家。“就算有人想出租空屋,污水管修不好,租戶也住不長久。”袁秋英回憶説。
今年7月,當負責老舊小區改造的西鹹新區涇河新城涇幹街道辦幹部劉振喻第一次來到城關信用社家屬院,他沒想到一個堵塞的下水道能“堵住”一棟樓居民的舒暢生活。
“城關信用社家屬院是西鹹新區涇河新城第一批啟動改造的老舊小區之一。我們實地一查看,外墻、內墻塗料脫落,屋頂滲漏都成了小問題。打開管道井,鑄鐵的下水主管道由於年久失修已經銹蝕腐爛,污水滲漏出來,已經無法正常使用。”劉振喻説。
通過實地走訪、入戶調查、徵求居民意見,維修方案在劉振喻的腦海裏漸漸清晰起來。
7月底,城關信用社家屬院開始改造,首先改造的就是下水主管道。袁秋英成了現場的“監工”:“我每天都看著工人的進度。新裝的管子據説能用50年,大家都説這下不會再堵了。”主管道改造好了,那室內生銹的鑄鐵上下水管道怎麼辦?
街道辦幫忙找來維修隊替住戶們統一解決問題。袁秋英在鄰居微信群裏發動大家自籌經費改造自家的上下水管道。“鄰居們都特別積極,很快就達成一致意見,現在我們這棟樓裏的上下水管道全部都更換了新管道。”
改造還在繼續
9月29日,維修師傅們正在粉刷袁秋英家外面的墻壁。新換的白色塑鋼窗戶乾淨明亮,整棟住宅樓的外墻增添了保溫層,淺黃色和棕色配色的墻體美觀大方,讓整棟樓看上去煥然一新。
在劉振喻的協調下,繞過小區而不入的天然氣管道即將接入這個老小區;原本雜亂的小區院子正在鋪設新的石材,劃定停車位,方便群眾回家停車;原本“趴”在住宅樓外墻上的架空線纜也即將被統一收入線纜盒中,到時墻上再也看不見淩亂的線纜“蜘蛛網”。
按照改造後不光要“好看”,關鍵要“好住”的標準,2020年西鹹新區已啟動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2個,計劃完成改造9個,先期惠及85棟樓5087戶居民。截止目前,已累計完成樓體外立面改造48棟,屋頂防水3萬多平方米,安裝更換住戶門窗1000余扇;修建小區中心景觀公園4處,新建生態停車位1500個,完成雨污分流及電力通訊20580米,改造沿街立面及商鋪門頭700余米,小區道路鋪油5500米。
如今,這些改造過的老舊小區公共區域基礎配套和環境得到全面提升,也帶動群眾進行自家內部的改造,一改過去破舊的面貌,成為城市中的宜居家園。
“不少鄰居已經開始裝修自家的房子,咱這個老小區又有人氣啦!”9月29日,熱心的袁秋英在手機微信群裏收集著鄰居們辦理天然氣入戶的資料,為老鄰居們的回歸感到由衷的高興。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