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延安市黃龍縣:沉下身子夯實脫貧攻堅根基 讓百姓過上紅火新生活

編者按: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陜西省委網信辦、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主辦“‘陜’耀小康路 放歌讚三秦”——第四屆“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活動,旨在深度挖掘、全面展現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進程中涌現出的積極探索、先進人物、典型事跡,傳遞陜西聲音,講好中國故事。本次活動的黃龍段由中共延安市委網信辦、中共黃龍縣委宣傳部、黃龍縣網信工作中心、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

10月的黃龍縣,儘管天氣微涼,但是遠山近坡層林盡染,與碧水、藍天和白雲交相輝映,交織成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行走在這片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的土地上,第四屆“讓世界傾聽陜西聲音”主題宣傳採訪團進村莊、入農戶,傾聽群眾心聲,關注今昔對比,探尋這裡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奧秘。

美麗鄉村留住“詩與遠方”

“現在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算上農産品種植、中蜂養殖、平常在基地或者園區打工、村集體分紅,一家年增收都在3-5萬元左右,好多年輕人都不出去打工了,大家都説日子越來越紅火。”黃龍縣白馬灘鎮組織委員贠變俠説。

“我們背靠著黃龍山的資源,發展道地中藥材種植,貧困戶免費獲得優良種苗,平時還能在産業園打工,隨著産業發展壯大,大家收入也增多,未來我們黃龍會更紅火。”黃龍縣中藥材産業開發中心幹部種亞奇表示。

圖片1

白馬灘鎮圪嶗村文化墻

圖片2

瓦子街鎮偏食村的民宿

“紅火”,是採訪團聽到最多的詞,日子過得紅火,産業發展的紅火,幸福的笑容洋溢在黃龍縣的每個人臉上。

除了農業産業成為收入來源外,黃龍縣根據村鎮特色,深入挖掘獨具鄉村特色的文化旅遊資源,通過科學設計觀光線路,優化景區服務品質,完善智慧旅遊系統建設,推出特色旅遊體驗項目,讓鄉村文化成為這裡發展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的嶄新名片。

圖片3

中蜂産業園生産的蜂蜜産品

不論是鄉村文化為主題的白馬灘鎮堯頭村還是鄉愁文化為主題的圪嶗村,亦或是融合了現代民宿的瓦子街鎮偏食村,都通過加大對古村落群的挖掘、保護力度,原汁原味的還原文化遺存。圍繞著“鄉村文化”打造成集休閒、度假、康養、露營、採摘、文化民俗為一體的黃龍旅遊,吸引越來越多遊客前來“打卡”,成功實現讓當地居民變旅遊從業者、農産品變旅遊商品、農村變景區的目標。其中僅2019年,白馬灘鎮就接待遊客48萬人,全村旅遊産值達200余萬元。

“鄉村整體環境變好只是‘硬體’,我們黃龍縣還從‘軟體’出發,開展脫貧典型、孝德模範、致富能手、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等評選表彰活動,開展文化惠民演出180余場,建成瓦子街鎮瓦子街村、白馬灘鎮神玉村等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興建村史館、衛生室、圖書室等多功能綜合服務中心,讓崇德尚禮、見賢思齊的良好風氣在村鎮蔚然成風,為鄉村發展凝力聚能,也讓來這裡旅遊的人們看到黃龍的新面貌,更加了解黃龍、愛上黃龍。”黃龍縣網信工作中心主任劉忠誠表示。

“硬核”扶貧交出亮眼答卷

2019年,黃龍縣在陜西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綜合評價“好”的序列中,位列第九名;截至目前,全縣貧困發生率為0.13%;貧困人口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6946元增加至2019年的11916元;以蘋果、核桃、中蜂養殖、種植中藥材及特色養殖構成的“4+X”縣域主導産業推動經濟穩步發展;特色農旅融合帶火鄉村旅遊市場……將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深度結合起來的黃龍縣,緊盯産業增收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培育生態農業品牌拉動扶貧,壯大生態工業規模助力扶貧,激活生態旅遊市場帶動扶貧,構建貧困群眾增收保障網。

圖片4

農戶介紹種植的花菇

圖片5

黃龍縣的金絲皇菊

圍繞“4+X”産業佈局,黃龍縣出臺産業發展基金管理辦法、支援群眾發展産業鞏固貧困退出成果十條措施,縣財政注入資金1776.2萬元,成立47個互助資金協會,吸納725名貧困戶為會員,發放産業互助借款683.2萬元;扶持引導貧困群眾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鞏固提升核桃、蘋果等傳統産業水準,大力發展中蜂、中藥材、苗木、畜禽等短平快産業,讓産業發展逐漸由“數量優勢”向“品牌優勢”轉型。此外,還通過光伏扶貧項目、搬遷戶入股分紅、壯大集體經濟等産業增收制度讓貧困群眾持續發展有保障。

圖片6

當地種植的中藥材黃精

據統計,截至目前,該縣有産業發展能力的1076戶3174人建檔立卡戶,種植玉米7112畝,發展蘋果1228畝、核桃5392畝、中蜂1080箱,種植中藥材、蔬菜、苗木1194畝,養殖豬、牛、羊1389頭(只),養雞2564隻,培育建檔立卡新型職業農民24人,多元增收産業格局初步形成。

同時該縣緊跟網際網路發展趨勢,建成智慧農業物聯網平臺和西安“品溯扶貧超市”,對黃龍農副産品進行品牌塑造、品質溯源、包裝提升,實行線上線下銷售,打造“縣有中心、鄉有站,村村設有代辦點”的電商服務體系,動員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組織累計為貧困戶助銷農産品880余萬元,銷售群眾農副産品3400萬元。

“産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以産業發展增強地區造血功能、幫助民眾就地就業也是最直接、最長久的發展之計。黃龍縣通過多元的農業發展體系,把貧困群眾嵌入全産業鏈條,實現壯大集體經濟與增加農民收入共進雙贏,也為脫貧後的鞏固工作打下堅實基礎。”黃龍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古浪濤表示。

奮鬥生活鋪就小康之路

圖片7

黃龍縣瓦子街鎮高山冷涼蔬菜種植示範基地

圖片8

大棚裏種植的甘藍

“我們的村幹部現在賣菜去了,估計中午才能回來,下午他還要到大棚裏去檢查蔬菜種植情況,每天可忙了。不過作為産業帶頭人,他們用自己的勤勞給大家做了示範,帶著村民過上奮鬥出來的幸福生活。”在瓦子街鎮高山冷涼蔬菜種植基地,瓦子街鎮人大主席趙華在脫貧工作時説。

脫貧攻堅必須要有主心骨、有排頭兵。在黃龍,從縣到鎮到村,一支能力強、有擔當的村幹部隊伍奮鬥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一肩挑”起産業發展的重任,一方面自己投入到蔬菜種植、中藥材種植、中蜂養殖的工作中,承包大棚或蜂箱進行生産;另一方面,根據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實際情況,為大家提供如村保潔員、大棚維護員等工作崗位,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縣委縣政府為提升幹部隊伍整體文化水準和綜合素質,還發揮政治引領的凝心鑄魂作用,通過大規模集中輪訓、專題培訓,培養出一大批有責任、有擔當、有能力、有作為,愛農村、貼民心、幫農民、懂技術的基層好幹部,匯聚成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帶領群眾脫貧奔富路。

聽一路,記一路,感受一路。通過深入走訪,採訪團看到一幅以更寬的視野推動産業興旺、以更高的標準改善民生福祉的幸福畫卷正在黃龍徐徐展開,深刻感受到站在歷史新起點,黃龍的人們為建設更加美好的家園奮力拼搏、將目光投向更加美好的未來的決心與信心。(陳嵐)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