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項約束性指標今年底將全面完成(權威發佈)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10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介紹“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
趙英民表示,今年1—9月份,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87.2%,預計到年底能夠完成84.5%的約束性目標。到今年年底,“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9項約束性指標將全面完成。
生態環境品質顯著改善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五年,也是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開展的五年。
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下降比例、地表水品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劣Ⅴ類水體比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比例和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污染物的削減量,這8項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約束性指標已提前完成。
“這五年,我們以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主線,環境污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都取得重要進展,規劃綱要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已經基本完成,是迄今為止生態環境品質改善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趙英民説。
趙英民表示,“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戰略部署不斷加強,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顯著提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入了黨章,生態文明寫入了憲法。越來越多地方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機遇和重要抓手,努力走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雙贏之路。
污染防治攻堅戰進展順利,環境治理力度持續加大。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有力促進高品質發展。
生態環境保護水準不斷提高,有力推動了經濟高品質發展。通過強化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硬約束,優化産業佈局和結構,通過大力整頓散亂污企業,為環境守法企業創造了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
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制度體系基本建立,推動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等制度落地見效,全面加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領導的機制。
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理念、中國方案。
生態環境法規標準體系建設和重大法治、重大改革緊密融合
趙英民介紹,“十三五”期間,以改善環境品質為核心,圍繞水、氣、土、固廢等領域環境管理需求,積極地推動生態環境法規標準體系建設和重大法治、重大改革緊密融合,進一步加快生態環境標準制修訂步伐。
趙英民表示,環境保護稅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生物安全法等6項生態環境領域的法律制修訂工作先後完成。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和環境影響評價法目前正在抓緊修訂當中。長江保護法,正在全國人大審議。
截至目前,“十三五”期間,完成制修訂併發布國家生態環境標準551項,包括4項環境品質標準、37項污染物排放標準等。生態環境損害責任寫入了民法典,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初見成效,截至今年9月全國共辦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1674件。
加快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趙英民介紹,“十三五”期間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截至去年底,碳排放強度比2015年下降18.2%,提前完成了“十三五”約束性目標。碳強度比2005年降低48.1%,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3%,都已經提前完成了中國向國際社會承諾的2020年目標。
重點領域節能工作進展順利。中國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2019年比2015年累計下降超過15%,相當於節能4.8億噸標準煤。2010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銷量佔全球新能源汽車55%,目前中國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最多國家。
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十三五”以來,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年度佔比超過50%,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展迅速,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主體,截至2019年新能源裝機在可再生能源總裝機當中佔比達到55.2%。
趙英民表示,將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開展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加快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切實提升氣候治理能力,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9項約束性指標今年底將全面完成(權威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