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作家編劇集聚西安 探討文學作品與電影創作
10月12日,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文學作品的電影創作論壇在西安召開。陜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單紅在致辭中表示,文學作品的電影創作論壇作為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重要活動,旨在集聚文學界和影視界的共同力量,從不同的領域,不同的維度為突破,探討傳統優質文學和電影創作的現狀和未來,推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繁榮興盛,産業蓬勃發展。
“《黃土地》《紅高粱》《橡皮人》《玩主》《浮出海面》等一系列文學作品都被第五代導演選中並拍攝成了電影;陳忠實、賈平凹、路遙等一眾陜西作家的小説也都被搬上銀幕。多年來我們在文學電影的創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諸如創作力疲軟,影視化敘事不足等等,如何抓住新時代的歷史機遇,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優秀作品,已經成為我們不得不深入探討的一個議題。”單紅説。
在接下來的論壇討論中,知名青年作家笛安,作家、編劇2019年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獲得者阿美,作家、編劇、第十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白玉蘭最佳編劇獎獲得者全勇先,愛美影視CEO、國內知名製片人及出品人李亞平,編劇、導演、監製、中國電影文學學會理事邵曉黎,工廠大門影業創始人黃旭峰等通過詳細的案例、精彩的演講從不角度闡述了自己在實際生活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困惑和解決方案。
李亞平説:“其實我是一個在北京拍電影的陜西人,是個西安娃。陜西是文化大省,曾經是文學大省,也曾經是一個電影大省,出過很多有名的導演,甚至錄音師、攝影師。這兩年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我希望能夠把漂在全國各地,比如在橫店的、北京的、廈門等地的電影人召喚回來,能夠給陜西電影再塑輝煌。”
邵曉黎認為,改編的事比較複雜,真正類似上世紀80、90年代純文學的改編例子,在目前的市場上越來越少,所以這兩年基本上沒特別瞄準什麼東西要去改,主要是發展自己的原創。
全勇先認為,好的電影作品一定是有文學性。在電影劇本創作與改編中不需要按套路出牌,文無定法,只要符合一般的規律都可以放開改編,像張藝謀拍的《歸來》就是一小段情景。(姬文艷)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