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優勢就是發展優勢(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25))
實現産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一個重要前提在於尊重生態規律,在充分發揮生態優勢的基礎上實現資源能源的高效、潔凈、可持續利用。
在青海省採訪,高原上藍天白雲、雪山草原的景色讓人沉醉。如何在保護生態的同時,找到脫貧致富産業發展、壯大地方經濟途徑,是一個複雜課題,充滿各種考量和抉擇。如今,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先導,當地大規模發展光伏、光熱、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既解決了生産生活用能問題,又帶動群眾增收,促進生態環境改善,實現了發展與保護、脫貧與生態的雙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産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良性互動,一個重要前提在於尊重自然規律,在充分發揮生態優勢的基礎上實現資源能源的高效、潔凈、可持續利用。青海省位於青藏高原地區,具有海拔高、空氣稀薄、全年日照時間長等特點,太陽能、風能、水能資源非常豐富。利用好這筆大自然的“饋贈”,發展清潔能源,能夠産生無窮無盡的財富。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綠色産業發展園,僅光伏電站園區規劃面積就達609平方公里,目前裝機總容量近7000兆瓦。園區生産的電能接入電網,直接産生收益。園區還建設了多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收益的60%用於村集體經濟發展,40%用於支付公益性崗位工資,扶持貧困人口就地就業,促進穩定脫貧。
青海的優勢是生態,發展的優勢依賴於生態。相較于能源礦産等不可再生資源,青海價值潛力最大、開發受益面最廣的資源,其實是優質生態資源。青海集雪山、草地、森林、湖泊、荒漠、戈壁等多種景觀類型于一身,是旅遊業發展的絕佳地域。比如,109國道經過、位於共茶高速公路出口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廿地鄉切扎村,作為一個易地扶貧搬遷村,借助光伏産業資金和旅遊扶貧專項資金,建起了酒店、餐廳、超市等基礎設施,靠優美景色發展旅遊業,成功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依託生態發展起來的清潔産業,不僅可以造福一方,還可以繼續鞏固生態稟賦、改善生態環境。在共和縣塔拉灘光伏産業園內,一片片光伏電板下長滿了茂盛的青草,羊群在光伏電板下悠閒地吃草。過去,塔拉灘是一片荒地,由於風沙大,土地荒漠化嚴重,無法放牧。自從建設了光伏電站,鋪設的光伏電板可以阻擋一部分風力和光照,草場生態得到有效恢復。不少村民在光伏園區放羊,獲得了可觀的附加收益,生活更加有盼頭。與此同時,光伏産業的大發展,讓群眾用上了清潔電能,大大減少了因燃煤燃油造成的污染排放。又比如,瑪多縣位於三江源地區核心區,過去當地群眾只能靠柴油發電,冬季取暖只能依靠燃煤。國家電網積極推動瑪多縣建設4.4兆瓦扶貧光伏電站,當地政府大力推進清潔電能替代燃煤,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讓三江源藍天常駐,綠水長流。
由此可見,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地方經濟發展,決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而應該因地制宜綜合開發各類發展稟賦,努力讓産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得益彰。走綠色發展之路,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必能持續不斷地增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生態優勢就是發展優勢(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25)))